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ET@T Forum] 高俊宏「樹不知道捷運通往哪裡:有關一種滯後的創作觀」
影片長度
02:14:38
時間標籤
[ET@T Forum] 高俊宏「樹不知道捷運通往哪裡:有關一種滯後的創作觀」
資料時間_ 2015/09/20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ET@T

面對「二十年的謎題」系列,感到談論自己的作品愈來愈困難,特別是近來所出版的《陀螺》、《諸眾》及《小說》書冊,或者進行中的空間創作行動(如過去的《廢墟影像晶體計畫》,以及幾部錄像短片的拍攝。為了不淪落為散射式的「作品簡報」,並且認真回到「二十年」的議題,我嘗試為自己整理出一個創作觀:滯後 (belatedness),藉此討論近幾年的出版、創作,以及二十年的主題,並因此而寫了一篇稍長的「活動簡介」。眾知的西方強勢、強掠文化模式,加上亞洲國度之間彼此的相互經逐、權衡,創造了一種新的幻見:我們集體生活於落後—進步的矛盾空間裡,一方面覺得落後於歐陸,甚至日韓文化,二方面又覺得自己處於當今資本主義、城市空間擴張最為迅速的「進步世界」,而忽略其背後存在的政治、經濟競爭張力。基此,我們究竟該以什麼樣的觀點看待這種既滯後又進步的奇觀,如何又能面對自己原本擁有的強力文化,而不被傳統、落後等觀念所捆綁。這種既落後又進步的違和感,或可借用查卡拉巴帝在討論印度底層研究所提出的滯後這一概念作為前導。查卡拉巴帝強調「替身」與「偽裝」在已然滯後的社會認識系統裡扮演的功能,一如另一位印度社會學家查特基所謂:「除了群眾主權的抽象承諾,世界上大部份的『被治理者』還在發明新的方式,使自己可以選擇以何種方式被統治」。就此而言,我逐漸產生了某種不得不然的修正,將自己近兩年關於廢棄、失空間的摸索、創作及「群島藝術三面鏡」的寫作過程,從一開始所面臨諸多龐大的主題:東亞諸眾、自由市場下的失能者、廢棄場所……逐漸回歸到創作方法論的探索,滯後,應該是此刻所面對的第一個課題。一開始,因為意外機緣所踏入台灣某些因WTO而被迫關廠的礦場,以及被大陸貨淹沒,逐漸沒落的傳統市場,一如麥巔所描述:「這些空間是資本滑過的瞬間」。換言之,資本滑過的所在與滑過以後的境遇(包含我們的身體、時間、生命),其中複雜的各種政治性,並無法以模糊的「廢墟」一詞含概之。因此,雖然一開始我的空間探索是設定在「直接、間接受新自由主義影響」所閒置、廢棄的場所,這樣的場所不僅有工廠,也包含軍營、監獄。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揭示空間的廢棄,「被治理者」的無能,往往太快滑入某種一廂情願的敘事、情感模式,以至於方法上因為與西方文化慣用的敘事模式、觀點產生相似性,因而產生方法論上的「遲到」、「遲滯」感。事實上,關於這點,我在曼徹斯特爬文《小說》的日子,以及被「廢墟」概念的陰影所籠罩下的走踏過程裡面,已經約略感受出來。在此刻,我仍覺得必須經由更辯證性的歷史觀,或許才可能如查特基所謂「發明新的被統治方法」。當然,遲緩、遲到,仍然是我們今日普遍的時間感,我們會說郊區的捷運系統不如歐美,甚或日本一般發達,我們對安全體系、警政體系乃至於食物檢查體系的指責應該也一樣,而這些不夠現代的指責,最終可能都指向「思想」的問題。然而,生存在一個充滿滯後感的島嶼,我在蒼蠅亂飛般的走踏過程,從上述提及的礦場、監獄、工廠、郊山,一直到「群島藝術三面鏡」的書寫裡,關於日、韓、港、中等地關於社會抗爭類型的藝術行動者報導,或者《小說》主人翁成長的宜蘭海邊,樹林博愛市場……我逐漸感覺到,除了個人感受之外,在辯證性的歷史觀裡面,這些空間都存在著滯後感,甚至比印度底層研究的滯後更為險峻,其滯後仍指向一個「未完成」的社會理念,正如古哈所說:「對於這種失敗的歷史研究構成殖民地印度歷史研究的核心問題」,也不是指向台灣傳統廟宇、農村等在空間上、概念上所可能隱含著的「部分替代」現代之功能。事實上,麥巔的「資本滑過的瞬間」可能更接近台灣這些存活時間短暫、薄片般的棄置空間、臨時場所之特質。然而,除了「遭受遺棄」這樣的情結(節)之外,對於這些滯後空間,我們究竟能夠怎樣產生新的認識?一如滯後並不是真正的停滯,而是在「未完成」裡不斷地進行替代(如無產階級—工人—大眾—諸眾),那麼,這些歷史切面極薄的空間,在別樣的滯後之下,我們究竟能「替代」出什麼?我不知道,但我試著選擇不是懷舊,而是從如何「替代」的角度來談, 當然,這依然是個難題。

延伸閱讀:
1. 高俊宏「樹不知道捷運通往哪裡:有關一種滯後的創作觀」,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5/09/20
2. 秦政德、高俊宏「二十年的謎題」系列(2015/08/22-2015/12/27)

發佈時間_ 2017\01\26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高俊宏、論壇公開播映資料之著作人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243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7/07/31
美國藝術教育者艾莉.艾恩斯,將告訴我們她長期以來關注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城市裡的野生植物遷徙關係。這些植物,常被統稱為雜草,經常會被忽略,大部份的時候也因為要維護景觀的因素下而移除。然而,這些城市植物鄰居其實提供許多移動和適應的故事,像是土壤恢復、傳粉吸引力,當然也包括氧氣的製造。艾恩斯 ...
發佈時間_ 2018\05\0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8/09/01
女人的情慾書寫,一直是很匱乏的題材,匱乏不在數量,而是缺少由女性的身分和感受出發的創作。之前較為人知的是陳雪的《惡女書》,現在出現了一個更尖銳、有力的作家:吳菀菱。對吳菀菱而言,比起人社會化與世俗的一面,性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傷的部分,以虛擬的方式書寫,是一種比較不容易受傷的方式。她的文字風格是斷 ...
發佈時間_ 2017\09\0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9/05/15
劉致宏:「聽寫-聲音地誌與其他」 近年透過駐村創作發表之《聲⾳地誌》創作計畫的紙本實體刊物,內容收錄累積而成的「聲⾳紋理資料庫」,並輔以口述、訪查、影像、素描等連結與轉化,嘗試 ...
發佈時間_ 2020\03\25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