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標籤
篩選
格式
年份
主題
標籤:“聲響創作 sound art” 共找到 44 筆影音資料
10 20 30 per page
資料時間_ 2006/11/10-2006/11/19
2006年第一屆台北數位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由在地實驗策畫。 「靈光乍現--雖遠猶近,雖近猶遠」(Aura Spurt: Remoteness Nearby)是平易而愉快地貫徹數位藝術本身的分享與娛樂性格。 數位藝術因其有別傳統媒材的表達以及欣賞方式,容易使觀者產生親切的互動以及投入參與; 其實,數位藝術是最符合生活化、與大眾最貼近的藝術形式,並大多以展 ...
發佈時間_ 2017\11\3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6/11/10-2006/11/19
2006年第一屆台北數位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由在地實驗策畫。 「靈光乍現--雖遠猶近,雖近猶遠」(Aura Spurt: Remoteness Nearby)是平易而愉快地貫徹數位藝術本身的分享與娛樂性格。 數位藝術因其有別傳統媒材的表達以及欣賞方式,容易使觀者產生親切的互動以及投入參與; 其實,數位藝術是最符合生活化、與大眾最貼近的藝術形式,並大多以展 ...
發佈時間_ 2017\11\3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06/15
在動畫場景中聽到的聲音引導我們將感覺的價值、訊息的價值、表現的價值投射到影像上,以產生一種印象,而這種印象是我們現實中從聽覺上觀看(audio-viewing)的東西,即是增值(added value),此講將延續第四講提到內容之「聽覺體系」(system of audition) 去探討動畫真人版電影與原作動畫中聲音的挪用,動畫真人版中追求一種超現實中的真 ...
發佈時間_ 2017\06\3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05/30
在動畫場景中聽到的聲音引導我們將感覺的價值、訊息的價值、表現的價值投射到影像上,以產生一種印象,而這種印象是我們現實中從聽覺上觀看(audio-viewing)的東西,即是增值(added value),此講將延續前三講之內容以及米歇爾.希翁(Michel Chion)提出的視聽(audio-viewing)此概念為運作基礎分享及解析在不同種類動畫中的增值案 ...
發佈時間_ 2017\06\2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02/22
一般來說,動畫中的音效比起電影中的音效要快很多,如何掌握到動畫音效的節奏?又如何區分音效和音樂的界線?在「動畫之聲」第三講「音效」中,我將從認識音效的製造以及聲音的挪用、介紹製作上常用的技術(Time-stretching、Equalization、Pitch shift等)分享音效的大三類型(環境音Atmospher、場景音Foley、效果音SFX)是如何 ...
發佈時間_ 2017\06\2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01/23
什麼是音樂?音樂的要素是什麼?我們又如何去解構音樂?編曲上怎麼去思考?從音高到音色,從旋律到和聲,數位音樂編曲課程的第一堂課「解構音樂」,增強音樂聽覺學習的萬用秘笈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 1. 解構音樂,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7/01/23 2. 「動畫之聲」系列(2016/12/19 ~)
發佈時間_ 2017\02\0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12/19
「運動」是動畫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元素,而運動最重要的是「節奏」與「時間」。當動畫遇上音樂,節奏與時間如何被我們視聽,又如何創作動畫影像的音樂?「動畫的世界裡,聲音如何被聽見?」系列論壇將從解構聲音來看音樂和音效的界線,認識音效以及聲音的挪用與再利用,從不同類型中的配樂與比較出發,觀察配樂家如何利用音樂、聲音。同時,從配樂理論分析動畫配樂的「增值」, 並從現場示 ...
發佈時間_ 2017\02\0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0/08
電腦除了讓傳統樂曲的創作更加簡便外,也劇烈的改變了音樂創作以及聆聽的方式。而隨著電子設備以及電腦運算快速發展下,以Laptop作為樂器而躍上舞台中央,成了現今人們所熟悉的場景。這種取代傳統樂器,微小化而能處理大量聲響的「樂器」,幾乎在手指尖的距離就能對聲音產生巨大的影響(或者不影響)。然而,這件事是否對「表演」、「聆聽觀眾」、「創作」等概念產生巨大的影響?而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8/16
可攜式電腦的發展,讓越來越多人能夠自己創造音樂。而無論是數位音頻工作站(DAW)、軟體APP、數位硬件,都擁有獨特的音頻工作流程與方式。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軟件的設計更多是具現了人們對於音樂的特定想像,並且也回頭對受眾產生極大影響。和視覺相異的是,音樂被視為時間的藝術,但樂譜空間化了這個時間流的藝術形式,而現代音樂家則是透過不同的技法去打破空間結構的形式,去突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7/20
在複製技術前,空氣震動是認識聲音的基礎。到了電子器材的發明,聲音開始以波的形式出現;到了數位時代,聲音成了數字化的二元碼。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對耳朵聆聽的想像也開始有所不同。我們開始追求過去從來沒有的美學意涵:更「自然」的聲響,更具有身體「共振」的聲響,更有「現場感」的效果等。當聲音可以被儲存、調製、改造、傳送時,聆聽感知就開啟了所有可能性的自我改造,當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