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專書]《台北小劇場:果陀劇場》
[專書]《台北小劇場:果陀劇場》
資料時間_ 1996/05

1988年,一群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畢業生與資深劇場藝術工作者,共同組成了「果陀劇場」。其多樣的創作風格因成功拓展觀眾欣賞戲劇視野,呈現出臺灣當代表演新風貌,而曾被國內知名劇作家暨戲劇學者馬森讚譽為「一扇開向世界劇壇的窗」。也因在國家戲劇院連續推出《晚安,我親愛的媽媽》、《淡水小鎮》、《新馴悍記》等廣受歡迎的劇作後,於1995年通過國家戲劇院評選,在國家戲劇院製作、演出兩檔大型舞台劇《音樂歌舞劇 ── 大鼻子情聖西哈諾》、《完全幸福手冊》,並受邀參加由文建會、台北市政府、中時晚報所主辦的「調戲一夏」戲劇節推廣戲劇活動。同時也致力於戲劇教育推廣,連續開辦多屆戲劇研習營,不但提供愛好戲劇活動的朋友能有接觸學習戲劇的機會,也培育具有表演才能的戲劇專才和使藝術工作者有專業進修之處。
引自:林錫璇,〈在多變的時代,提供不變的真情「果陀劇場」〉,《台北小劇場 ── 一群年輕劇場工作者的文化紀錄》, 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96/05。
延伸閱讀:
1.[文宣]果陀劇場「表演藝術行政專題巡迴講座」,《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2.[文宣]果陀劇場《天龍八部之喬峰》,《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3.[文宣]果陀劇場《吻我吧娜娜》,《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4.[文宣]果陀劇場《開錯門中門》,《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發佈時間_ 2016\12\01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林錫璇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1876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6/05
成立於1995年的「叛艦喋血劇團」,團名典故來自俄國電影導演 Sergei M. Eisenstein 的《Bronenosets Potyomkin》,並將原本的人民革命消滅專制意涵衍伸至美學上的打倒舊觀念、伸張新思維等意義。藝術顧問為身體氣象館負責人王墨林,團長陳品秀,而成員江世芳、吳俊輝、謝韻雅、陳建北等人,有的來自知識階層,有的具備多年劇場經驗 ...
發佈時間_ 2016\12\09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6/05
這是一份一群年輕劇場工作者的文化紀錄,一共十二個大台北地區的小劇場團體各自提供了他們的發展故事,讓我們看見小劇場在八零年代奮力將人民的文化力量,展現在政治和社會運動中;也看到了九零年代劇場工作者大膽剖析個人私密。相對於西方劇場的經典歷史,台北小劇場還年輕,透過不斷實驗與批判瓦解了傳統劇場美學,一種在地的新劇場文化正在重塑。小劇場的生存發展常常因為場地限 ...
發佈時間_ 2016\12\09
1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6/05
「金枝演社」成立於1993年春天,創辦人王榮裕原先是「優劇場」的老團員兼訓練指導,離開優劇場後決心把實驗創作的理念落實在一個穩定的團體工作上,因此和其他幾個資深劇場工作者與年輕大學生,以對表演藝術的熱情開展出另一個和台灣小劇場,乃至於一般民眾的對話空間。並訂了一個為期三年,包含表演肢體訓練的「田野調查研究暨演出呈現計畫」,一方面探索台灣這片土地的文化源 ...
發佈時間_ 2016\12\08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