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ET@T Forum] [在地聊計畫] 陳庭榕
影片長度
01:56:18
時間標籤
[ET@T Forum] [在地聊計畫] 陳庭榕
資料時間_ 2016/09/19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ET@T

創作與我成為別人口中的她者,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異地之中,我被動主動的凝視、詮釋、書寫:在不熟悉的語言性與斷層文本錯落中找尋平衡;在含混模稜中以生活對於自己的身份撕裂再貼補,撰寫變形記。對於家的情戀話語,往往失真以扭曲的頻率流轉留聲,在物上錯莖寄生。擬物,擬人,物擬人,人擬物。物以其文本、色彩、音義成一搖鈴者身發聲,喚醒千百層在文化糅雜混種下伏線的聯覺。與空間詩意串聯而生成的展示身份,蒙太奇出意識流動的敘事風景。拼接解構,文化成承。在流動中,板塊的交合重疊成為身份的暫時居所。我以文化符號演示者與其生衍,作為創作的角力:在其相互拉鋸構成之可能空間中,嘗試從一後殖民現象的脈絡褶皺下,探討身份的形塑與感發。以創作,對「人對現代文化工業物的相對關係」進行式再製,鏡射闡述物的神話學如何作為當代符號線軸,進而拼湊全球化潮流中關於身份與社會的樣貌。 或不可捉摸的聲響,或脆弱與消耗消費性的材料現成物;無形有形的創作實體,交織作為日常生活韻律指涉下地域性和現時性的聯感圖模。在社會性與政治性的標號下, 在其間穿梭的歷史與敘事記憶作為虛實話語對比結構了我的創作本身。行為參與、跨界合作、限地裝置、聲響、影像、物件、情境⋯⋯不同的媒介相同地在疏離和遊戲之間以反思和互動向觀者作用。顛覆的功能性;黑色幽默;失語的多彩碎裂,除作為對文本的批判諷解,也像詩像舞,在聽覺與視覺的波浪銜接處美感和合。創作以其本身運動闡釋言語性與辯證性。在這樣的行進中,我追尋提問著那在混動中展現的出入體系。理想讀者並不被期待,只冀以創作作為邀請投石問路,聆聽觀者以其主動身體成就的多重音譯,再在迴響為社會音景。
陳庭榕的藝術實踐以批判理論為出,對“移動“及其所指涉的權力結構—意識形態、階級與性別約束等—進行分析發問,探討著在私密性與公共性之間,重疊錯置的現代性文化融合身份。在語言性與歷史文化的比較省思下,她以對物件材質的敏感寓意選擇,鏡射物的神話學如何作為當代符號線軸來他者化身體記憶;她以聯覺感知作為形式,呈顯定著節點間的敘事可能性;她以參與性展演作為方法,以其作品中鋪陳的遊戲脈絡邀請觀眾釋放其經驗與身體動能,藉此在作品中進行對「人」「物/對象」的相對關係再製,進而拼湊全球化潮流中關於身份與社會的樣貌。而其創作中對身份的再現與解構再建的想望,則呼喚出她對政治論述與社會實踐美學的藝術基調。

延伸閱讀:
1. 陳庭榕,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6/09/19
2. 「在地聊計畫」系列(2015/09/14 ~)

發佈時間_ 2017\02\08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陳庭榕、論壇公開播映資料之著作人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367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8/01/20
✦ 簡介: 去年(2017)10至12月,我前往巴爾幹半島七個國家,以初到又是獨旅者的身份觀察各國藝文場景,包含三個主要城市:Zagreb(克羅埃西亞Croatia)、Ljubljana(Slovenia斯洛維尼亞)與Pizren(科索沃Ko ...
發佈時間_ 2018\05\0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9/14
建築學者凌天將從不同的媒介角度出發,比較各個時代的藝術家或建築師等等的創作者,是如何依據技術條件來設計並建構出空間及其形構出的場景,並討論這些空間與場景又是如何反身影響我們的空間感知與空間觀。 「空間」,作為一個人類創造活動 ...
發佈時間_ 2019\08\1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03/08
冷戰時期,全球藝術版圖除了藝術中心轉移之外,同時也揭起了文化冷戰的序幕。魯賓(Andrew N.Rubin)《帝國權威的檔案》所提到冷戰時期構成歌德世界文學的再興起,或是斯勞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帶有文化地理學概念將冷戰時期視為歐洲現代化模型的休眠時期。在這一次的講座我們將從文 ...
發佈時間_ 2017\06\30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