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體驗的迴返 – 觀眾參與式作品到底在幹嘛?
影片長度
2:27:22
時間標籤
體驗的迴返 – 觀眾參與式作品到底在幹嘛?
資料時間_ 2018/06/07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當代數位科技的發展可說是形塑出了人類大不同於以往數千年的生活模式與(創作)想像空間,因而讓「表演」領域的作品也逐步走出新的創作觀念,前幾年連續舉辦的、目的在於扶植實驗性跨域創作的「數位藝術表演獎」、甫於5月中結束、演出多個國內外表演的臺中歌劇院「2018 TIFA 臺灣國際藝術節」,美術館或畫廊等等也展開一些參與式的表演計畫,皆可看出此股方興未艾的跨域熱。而如何能同時打開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創作者與評論者的眼界與想像,以及雙方的溝通管道,以打開更寬廣的創作視野,理論與相關作品的文字討論則是建立途徑之一,而此也是作為臺灣目前唯一一個關注於數位藝術(科技藝術)的資訊與知識交流的平台:臺灣數位藝術網digiarts致力的目標之一。因此,在2018年臺灣數位藝術網digiarts規劃了「數位網絡時代的表演理論關鍵概念」專欄,希望藉由一個個理論概念的闡述及其與臺灣作品之間的辯證關係,開展臺灣對於此領域之更深刻的理解。此次臺灣數位藝術網digiarts便以該專欄為題,與帝門教育藝術基金會、在地實驗合作,規劃「『體驗』的迴返」講座,邀請執筆「數位網絡時代的表演理論關鍵概念」專欄的藝評人王柏偉主講。

傳統的表演往往預設了一個已經完成的、有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當中,表演者透過「行動」來打破各種結構的限制,或者凝鍊彰顯某個世界秩序的環節,像是姿態或動作。數位時代以來,「資訊」概念大幅增值,成為這個時代主導性的概念之一。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秩序」不必然先行完成,而可能是等著茁生(emergence)而成為「事件」與「意義」。與此同時,我們見到某個表演的趨勢,也往「體驗」的方向發展。「『體驗』的迴返」企圖發展這兩條軸線的對話,為體驗型表演提出一些可資觀察的概念。

◇ 主辦單位:臺灣數位藝術網digiarts、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在地實驗

延伸閱讀:
1.「體驗的迴返 – 觀眾參與式作品到底在幹嘛?」,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8/06/07

發佈時間_ 2019\08\08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王柏偉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6935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5/03/24
Berlin Rhizom 明天麻由十個來自德國、智利、中國與台灣的跨領域藝術家所組成(溫思妮、黃伊晨、陳曉瑩、陳成婷、Rene Kluge、Sonja Heyer、Ute Niemuth……等人),各自帶著長年累積在世界各地獨立工作與專業學術經驗,2013年在柏林相遇並共同發展出各 ...
發佈時間_ 2017\01\0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12/06
本場講座邀請策展人鄭宏彬分享他有關藉跨領域藝術行動,以及進入城市邊緣空間的調研計劃,與幾宗中國藝術家面對社會爭議事件而展開創造性實踐活動。案例包括:針對北京城市邊緣聚落居住權問題的《六環比五環多一環》,及由他共同發起的,聚焦廣東珠三角地區城 ...
發佈時間_ 2018\05\0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9/01/21
張晏慈 (Chang, Yen Tzu) 為台灣新媒體藝術創作者,畢業於林茲藝術與設計大學(Kunstuniversität Linz) 文化介面學系碩士 (Interface Culture)。2016年,參與交換計劃至日本情報科學與藝術學院(IAMAS)。創作自2011年起至今,嘗試各種跨領 ...
發佈時間_ 2020\03\25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