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臨界點劇象錄《日蓮,喃喃自語的島》彩排、演出與訪談
影片長度
1:52:34
時間標籤
00:00:11《日蓮,喃喃自語的島》彩排片段
陳梅毛專訪鄭志忠
陳梅毛專訪劉守曜
《日蓮,喃喃自語的島》
演後座談
劉守曜、鄭志忠
陳梅毛專訪劉守曜
陳梅毛專訪鄭志忠
臨界點劇象錄《日蓮,喃喃自語的島》彩排、演出與訪談
資料時間_ 1996/01/11
資料地點_ 臨界點劇象錄劇團團址

臨界點劇象錄(1988-)由前衛劇場工作者田啟元(1964-1996)與詹慧玲、林泰助共同組成。初期劇團由一群對戲劇充滿熱情的跨校學生組成,漸漸被喻為極前衛、風格化的小劇場代表性團體。1980年代,解嚴前後,在導演田啟元的帶領下,臨界點的劇作內容深具社會批判性,尖銳地反映階層問題及受壓迫者的困境。劇作多指向社會議題,包括同志、愛滋病與雛妓議題等,代表劇作有《平方》、《毛屍》、《白水》、《瑪麗瑪蓮》等。1988年演出《毛屍》後,團名正式定為「臨界點劇象錄(Critical Point Theatre)」,為物質面臨臨界質量之意,期許在社會文化的臨界中尋求突破、解放的施力點。1996年8月田啟元逝世後,臨界點轉型為「生活劇場」,以誠實的態度、深刻的自我反省進行創作。

《日蓮‧喃喃自語的島》為臨界點劇象錄1996年由田啟元執導,鄭志忠、劉守曜演出的劇場作品。此劇意象出自鄭志忠長達五千字的詩作,「一大串,每個人唸完的印象絕對都不一樣」導演田啟元說。田啟元根據鄭志忠的詩作,加上日本朗誦詩樂「日蓮」發展成主題,使詩的流浪驛旅變成求證涅槃之途。鄭志忠與劉守曜兩人時而似人、似鬼、似枯木磐石、蟲魚鳥獸,涅槃的過程萬物疊合為一,初始探觸,緩慢悠長;兩人身體質感的對比意念綿延、張力龐大,佐以配樂「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大悲咒」,使人凝神專注、悠然神往。

引自:
1.〈臨界點劇象錄劇團〉,《臺灣大百科全書》
2. 紀慧玲〈長詩流瀉出來的戲:臨界點劇象錄新作,這回先在台南亮相,體象新象,遠觀近閱,隨君自取〉。《民生報》,1996/01/05,14版。

延伸閱讀:
1. 李拓梓,〈週日想想:民樂街68號〉,《想想論壇》,2012/12/30
2. 詹慧玲,〈共同目睹舞台現象—臨界點劇象錄〉,《台北小劇場—一群年輕劇場工作者的文化紀錄》, 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96。
3. [文宣]臨界點劇象錄劇團《日蓮,喃喃自語的島》,《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4
.[專書]《台北小劇場:臨界點劇象錄》,《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12/01

發佈時間_ 2016\08\17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臨界點劇象錄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1016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3
合作團隊:臨界點劇象錄 演出作品:《平方》 年代:1993 演出地點:台北:皇冠藝文中心(4月16至18日)。台南:台南市立文化基金會藝術空間(4月24日)。中壢:中原大學音樂廳(5月20日)。 圖為臨界點劇象錄《平方》的演出劇照打樣。詹慧玲授權提供。 此戲為臨界點劇象錄短暫停止活動(19 ...
發佈時間_ 2020\12\24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9/11/11
台灣渥克劇團(1992-2005)作品內容結合本土娛樂、俗豔舞台等台灣庶民趣味,作品多具諧謔嘲諷的風格。1995年開設「台灣渥克咖啡劇場」,並舉辦「四流巨星藝術節」,造成台北一股小劇場熱潮,使當地成為小劇場演出最頻繁的場地,為當時青年前衛文化的重鎮。「台灣渥克咖啡劇場」直至1997年7月結束營業為止,總共累積超過250場的戲劇、音樂、演講、展覽等各類活 ...
發佈時間_ 2016\09\0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7/03/08-1997/06/07
1988年起,兩廳院開始策劃主辦「實驗劇展」以供年輕藝術家展現實驗性質強烈的創作,1995年時易名為「海闊天空」實驗劇展,並加入實驗舞展。2003年這兩樣「實驗」系列改以「新點子系列」的名稱策展戲劇及舞蹈演出。此檔案包含當年天打那實驗體劇團的《時候到了》、密獵者劇團的《憨弟》、臨界點劇象錄改編自卡夫卡原著的《審判》等多個劇團參與海闊天空實驗劇展的宣傳物 ...
發佈時間_ 2016\10\20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