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專書]《台北小劇場:果陀劇場》
[專書]《台北小劇場:果陀劇場》
資料時間_ 1996/05

1988年,一群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畢業生與資深劇場藝術工作者,共同組成了「果陀劇場」。其多樣的創作風格因成功拓展觀眾欣賞戲劇視野,呈現出臺灣當代表演新風貌,而曾被國內知名劇作家暨戲劇學者馬森讚譽為「一扇開向世界劇壇的窗」。也因在國家戲劇院連續推出《晚安,我親愛的媽媽》、《淡水小鎮》、《新馴悍記》等廣受歡迎的劇作後,於1995年通過國家戲劇院評選,在國家戲劇院製作、演出兩檔大型舞台劇《音樂歌舞劇 ── 大鼻子情聖西哈諾》、《完全幸福手冊》,並受邀參加由文建會、台北市政府、中時晚報所主辦的「調戲一夏」戲劇節推廣戲劇活動。同時也致力於戲劇教育推廣,連續開辦多屆戲劇研習營,不但提供愛好戲劇活動的朋友能有接觸學習戲劇的機會,也培育具有表演才能的戲劇專才和使藝術工作者有專業進修之處。
引自:林錫璇,〈在多變的時代,提供不變的真情「果陀劇場」〉,《台北小劇場 ── 一群年輕劇場工作者的文化紀錄》, 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96/05。
延伸閱讀:
1.[文宣]果陀劇場「表演藝術行政專題巡迴講座」,《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2.[文宣]果陀劇場《天龍八部之喬峰》,《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3.[文宣]果陀劇場《吻我吧娜娜》,《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4.[文宣]果陀劇場《開錯門中門》,《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發佈時間_ 2016\12\01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林錫璇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1876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7/08/01-1997/08/27
果陀劇場裡的「果陀」和其帝雉標誌皆源自梵文,其內在意涵為「希望」,於1988年7月14日由梁志民及林靈玉創辦,試圖嘗試所有中外戲劇元素在舞台上的可能性,因此製作演出了數十齣風格類型殊異的舞台劇,已逝世的歌手張雨生於 1993年 至 1997年期間也參與過果陀劇場的演出。 此文件是當年果陀劇場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馴悍記》的舞台劇《吻我吧!娜娜 ...
發佈時間_ 2016\09\2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6/05
「河左岸劇團」創立於1985年6月,創團成員均為以學生社團之詩社、文社名目歷經數年人文藝術思潮琢磨訓練的淡江大學學生,並同時深受社團指導者李元貞、施淑兩位女士的啟迪和影響。被視為1990年代臺灣劇場新潮第二波中堅團體的河左岸,其內斂的劇場美學、強烈文學性的語言風格,由於身處其他眾多激進於社會參與,或前衛於顛覆美學的另類劇團中,讓創作成員敏感的思維和著重 ...
發佈時間_ 2016\12\0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6/05
「金枝演社」成立於1993年春天,創辦人王榮裕原先是「優劇場」的老團員兼訓練指導,離開優劇場後決心把實驗創作的理念落實在一個穩定的團體工作上,因此和其他幾個資深劇場工作者與年輕大學生,以對表演藝術的熱情開展出另一個和台灣小劇場,乃至於一般民眾的對話空間。並訂了一個為期三年,包含表演肢體訓練的「田野調查研究暨演出呈現計畫」,一方面探索台灣這片土地的文化源 ...
發佈時間_ 2016\12\08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