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專書]《台北小劇場:江之翠社區劇團》
[專書]《台北小劇場:江之翠社區劇團》
資料時間_ 1996/05

在當時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現為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經費補助下,於1992年取其所駐之地「港仔嘴」(今板橋)的諧音江之翠標示地緣關係,由團長周逸昌正式成立「江之翠社區劇團」,致力於社區文化推廣、紮根,並發展出兩個部門「現代劇團」、「南管樂府」突顯劇團創新開發現代戲劇與保存傳統曲藝的工作。並曾開辦過歌仔戲班,學習民間傳統曲藝如車鼓、梨園戲、鼓花等。為保存南管曲藝,甚至遠赴泉廈、東南亞等地尋訪名師以傳承日益蕭條的藝術泉源母體。而有鑑於南管長久以來只能在特定社群中流傳,導致有無法雅俗共賞之憾,團長周逸昌便提出以放慢的南管戲(梨園戲)身段和南管音樂結合的構想,為南管現代化提供新的可能性,其後因首演的「南管遊賞」在南管界獲得廣大迴響,受明華園邀請至臺灣各地演出,以南管藝術展現繼承傳統精神的臺灣藝術生命力。

引自:洪子儀,〈河口湧現的生機「江之翠社區實驗劇團」〉,《台北小劇場 ── 一群年輕劇場工作者的文化紀錄》, 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96/05。

延伸閱讀:
1.江之翠社區劇團《睇燈》,《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08
2.江之翠社區劇團、怒罵沼澤、夾子大樂隊1996年現場演出,《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8/03
3.[文宣]江之翠南管樂府《非常南管-南管的變與不變》,《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9/21

發佈時間_ 2016\12\01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洪子儀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1890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6/05
「人形藝術工作室」其實並不是一個劇團,而是一個人體模特兒們自助成立的團體,於1994年6月時由戴月(戴月芳)、張令嫻、黃婉儀,三位分別是資深小劇場演員、前蘭陵劇坊、高中老師的女人們共同成立這個在功能上具有結合工會、補習班、成長團體、仲介公司的組織。只是因為發起人戴月及多位成員小劇團(多數來自「河左岸劇團」,以及「臨界點劇象錄」的詹慧玲)的背景,很常做小 ...
發佈時間_ 2016\12\09
1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6/05
成立於1995年9月的「嚇嚇叫劇場」,是由國立政治大學劉松燦、王令琪和一群非科班的年輕學生所組成。認為欣賞戲劇是一種娛樂,一種簡單的享受,提供完全輕鬆的觀看經驗是嚇嚇叫劇場的首要目標,同時也希冀其學生作戲的身分能吸引到相同年齡層的觀眾,建構原本新一代欣賞戲劇能力的斷層。而嚇嚇叫劇場其中一部正式對外發表的作品《黑狗 VS. 白馬》便是趣味地描述女子在面對 ...
發佈時間_ 2016\12\09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6/05
「河左岸劇團」創立於1985年6月,創團成員均為以學生社團之詩社、文社名目歷經數年人文藝術思潮琢磨訓練的淡江大學學生,並同時深受社團指導者李元貞、施淑兩位女士的啟迪和影響。被視為1990年代臺灣劇場新潮第二波中堅團體的河左岸,其內斂的劇場美學、強烈文學性的語言風格,由於身處其他眾多激進於社會參與,或前衛於顛覆美學的另類劇團中,讓創作成員敏感的思維和著重 ...
發佈時間_ 2016\12\01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