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ET@T Forum] 陳逸淳「判斷力批判:從純粹美學到社會美學」
影片長度
01:56:17
時間標籤
[ET@T Forum] 陳逸淳「判斷力批判:從純粹美學到社會美學」
資料時間_ 2014/05/31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ET@T

藝術史上,「什麼是不是藝術?」一直是個充滿煙硝味的提問。我們能夠說出某些東西是藝術,而某些東西不是;我們能夠說有些人是藝術家,有些人不是;我們能夠說某些東西值得放在博物館裡頭,某些東西值得被展出、被追捧、被仿效,是因為對此我們的腦袋裡頭已經有了一些先見了。這些先見讓我們知道,什麼是藝術而什麼不是。本講座要探究的是,面對作品,我們所擁有的這些俗見(doxa)、先見(prénotion)和判斷(judgment),究竟從何而來、如何被建構?再者,這些判斷如何影響我們,甚至影響政策?
美學的發展從康德的無目的卻又符合目的性的美學出發,可以看到一種內在的、純粹的美學判斷。但是當我們試圖宣稱這樣美學判斷是絕對的事物的時候,在現實中卻時常遭遇到困難:美學判斷如何可能脫離主觀意識,而能夠具備某種普遍性?布迪厄(Bourdieu)的社會美學,即在試圖解決這個困難:透過某種判斷力的社會批判,某種美學判斷才得以成為公認的事物。

延伸閱讀:
1.判斷力批判:從純粹美學到社會美學,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4/05/31
2.在地實驗計劃論壇「什麼不是藝術」系列總覽(2014/05/31-2014/08/30)

發佈時間_ 2017\01\18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陳逸淳、論壇公開播映資料之著作人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100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7/07/27
這次論壇將從我2010年第一部錄像作品開始談起,我使用動態影像去捕捉與重現腦內記憶的片段,藉由重新編導與再解構的方式,將影像視爲一種降靈媒介,重新復魅記憶的現場。藉由這次機會,我將分享影像創作歷程、自身成長經驗和在亞熱帶廢墟駐地五年的經歷,以及今年個展的作品計劃。   延伸閱讀: ...
發佈時間_ 2018\05\0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11/13
nce an afterthought in terms of game design and overall pop-culture consciousness, video game music is now a legitimate industry of its own. -Glenn McDonald ...
發佈時間_ 2018\05\0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07/04
提到西藏,通常會想到拉薩布達拉宮和達賴喇嘛,稍有關注西藏議題的人會知道達蘭薩拉、西藏流亡政府和自焚抗議。台灣這10年來每年舉辦聲援藏獨的遊行,但「西藏」到底是指哪裡?西藏不只是現在的西藏自治區,傳統的大藏區還包含了中國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各省的一部分,以及印度、不丹、尼泊爾等,都有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