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ET@T Forum] 林仲如「中華民國文化復興運動下開始的博物館展覽:被文化改造的台灣人」
影片長度
00:46:16
時間標籤
[ET@T Forum] 林仲如「中華民國文化復興運動下開始的博物館展覽:被文化改造的台灣人」
資料時間_ 2014/12/20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ET@T

從博覽會開始,展覽就為政治服務,不論是宣揚國威或是國際「文化」競賽,此模式經常性地被使用。1945年後,國民政府承接了日本人以展覽「開化」台灣人的手法,在面對這一群「中皮日骨」的台灣人,也成立博物館,將推廣中華文化專責化;但這群被改造者,是否如同當權者所願,成為中華文化養成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還是,這群「好奇的」的台灣人,在面對展覽「博物館化」,依舊用「逛市集的心態來看博物館」,博物館的「教化」功能是否成功,將由博物館中展覽與人的關係來印證。本次演講將從國民政府成立的博物館說起,以幾個當時的數十萬人次「大」展為例,印證「被文化改造的台灣人」和「好奇的台灣人」都是同一類人。雖然如此,人與展的關係,卻因為「教育」的關係,開始脫離博覽會中物產、政令、宣傳主題進入文化、藝術、科學的博物館領域。

延伸閱讀:
1. 林仲如「中華民國文化復興運動下開始的博物館展覽:被文化改造的台灣人」,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4/12/20
2. 林仲如「展.人:探討台灣特展文化」系列(2014/12/07-2014/12/20)

發佈時間_ 2017\01\20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林仲如、論壇公開播映資料之著作人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156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7/05/03
後工業社會的出現,讓過去在詩歌與藝術中的反詩傳統產生了技術轉型。在這裡我們將重新以科學哲學家Simondon跟許煜的技術物來看待九零年代數位書寫的出現。我們將配合藝術如何重新想像書寫,例如書本藝術,電腦藝術,與各種考古事件的出現,看 ...
發佈時間_ 2017\06\3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02/20
2016年「生產(中)的藝術系列」(Art in Production)於數位荒原的見面會,是一系列藝術家與其他領域創作者/策劃者的開放對話平台。這系列活動設計是啟發自「作者做為生產者」(Author As Producer)的核心精神,試圖從創作/生產的內部、外部交錯的角度去開展藝術/非藝術之間語言串連、延展以及關係的複製,並在物質關係的基礎上深入「 ...
發佈時間_ 2017\02\2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9/11/30-12/08
...
發佈時間_ 2017\09\05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