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MNML 03] 失聲祭 × 數位荒原:後主場時期
[MNML 03] 失聲祭 × 數位荒原:後主場時期
資料時間_ 2013/08/03

「失聲祭」(Lacking Sound Festival; LSF)為台北常態的聲音表演活動,自2007年7月始每場兩到三組藝術家演出,每月一場持續至今無間,為台灣目前參與藝術家和場次最多的聲音演出。邀請的藝術家多為台灣本地新生代的聲音創作者,也曾和國外藝術家交流,為台灣2007年之後的代表性聲音活動;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聲音解放運動』專題更展出文件紀錄。「失聲祭」之名稱意味著:「憑弔台灣藝術圈長期不在乎聲音創作」。此命名初衷源於對聲音場景的一種特定理解及某種反諷的策略,無關對錯。但累積至今,活動已成為民間累積聽眾數量最力的聲音表演場景之一。對於「失聲」兩個字的理解,又是否能隨著這個「聲音/創作」的主要場景而持續自我轉化?在「數位荒原」實體見面會的第三場,我們邀來四位與失聲祭有不同程度關聯的來賓,包含創祭藝術家、幕後推手、觀察新媒體藝術的藝評以及執行人員,和聽眾/網友一起暢談自己的第一手經驗。在這個失聲祭初期成員逐漸淡出,且台灣聲音場景不再單調的「後主場時期」,數位荒原將為失聲祭與聽眾搭起一口語交流的對話平台!

※編註:本場論壇因版權因素,無影像紀錄,僅以活動圖片呈現。

延伸閱讀:【數位荒原】(見面會03) 失聲祭 × 數位荒原:後主場時期

發佈時間_ 2017\02\1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郭昭蘭、姚仲涵、葉廷皓、馮馨、論壇公開播映資料之著作人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數位荒原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423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22/02/12
台灣重要聲音藝術家Dino(廖銘和)於2022年1月18日凌晨驟世,其一眾友人們於2月12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中正堂展演空間,自主策畫舉辦了「等⼀下先不要告別:Dino映演派對」紀念活動,並以聲音藝術家接力演出、影片放映、作品聆聽等形式,一同向Dino致上敬意。本頁面影片為下半場, ...
發佈時間_ 2022\07\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4/12
Venzha Christ 是來自印尼日惹的藝術家,1999 年創立「HONF自然纖維之屋」這個跨領域的組織,結合音樂、設計、電腦工程等不同背景的實踐者,推動跨學科的藝術創作。邀請 Venzha Christ 來台灣進行一個月駐地創作的 Dovetail X 實驗室劉宥宜,曾在2013年國立台灣美術館亞洲雙年展「返常」期間協助藝術家接洽台灣農業基因工程 ...
發佈時間_ 2017\02\15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8/09/12 - 2008/11/09
2008年第三屆台北數位數位藝術節「超介面」,由在地實驗策劃。 數位時代裡各種介面的作用,是將機械化的電流轉譯成彼此相通的訊息,透過人機之間的輸入與輸出、遠端的連線,延伸成為一個資訊的網絡。介面之間的連結永遠是超越單一介面的 ...
發佈時間_ 2017\12\13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