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王德瑜《第三十一號作品》
影片長度
00:22:35
時間標籤
《第三十一號作品》展場紀錄
訪藝術家王德瑜
王德瑜《第三十一號作品》
資料時間_ 1998/10/08
資料地點_ 新樂園藝術空間

「我也不知道什麼動機,找了學弟一起做。」王德瑜這樣描述她與周成樑在新樂園藝術空間的雙個展,「我以前的作品多是單純的元素,在整體的空間裡。這次可能也是想在單純的元素中,加入別的材質、元素,會變成什麼樣子。」

《第三十一號作品》運用很細的水花,像霧一般隨風飛灑,充滿展場三樓的空間。比起王德瑜過去 較少敘事、利用材質本身和空間以及觀者互動來完成的作品,這次的「水」具有強烈情緒性。「我學弟周成樑的作品基本上和我很不同,他的東西多是浮雕雕塑之類的,有很強的故事性。他這次在蓋房子,做了很多類似房屋加蓋的陽台啊屋頂,違章建築之類的,跟我的東西好像也沒什麼相關。可是透過『水』本身獨特的性質,又好像融合起來了。管他違不違章,夠不夠奇怪,大家經由水就互相流通了。」她解釋道:「『之間』、『關係』是我在做這件作品時一直想到的概念。」

引自:
黃思嘉,〈隨風捲的大霧 屋簷下的滲水 王德瑜第三十一號作品在新樂園〉,《在地實驗網路電視台》,1998/10/08。

延伸閱讀:鄭慧華,〈 柔性顛覆—王德瑜的「陰性創作」〉,「評論專欄」,《伊通公園》,2005/11。

發佈時間_ 2017\09\0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王德瑜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758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8/05/29
「放風藝術節」 ...
發佈時間_ 2017\09\04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4/01/30
陳界仁於伊通公園展出新作《加工廠》,為片長約三十分鐘的動態影像作品,陳述一群被時代遺忘的加工廠工人。加工廠是台灣五、六零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經濟發展項目,也是當時許多人共同的記憶,然而隨著時空變遷,曾為此付出的許多人漸漸被淹沒、遺忘。 陳界仁表示,創作想法是來由於拍攝雙年展作品《凌遲考》時,因緣際會 ...
發佈時間_ 2017\09\0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2/08/09
身處於現代化的的科技社會之中,週遭充斥著大量的訊息與符號。有意無意間,我們自己也生產出一些訊息與符號,並回送至現代人共生的資訊洪流中。王福瑞的《潛行者》預告了這個時代的遠景:這些不斷的被傳送、被接收的大量訊息,歷經偶發干擾與中斷,漸漸脫離了人類工具的地位,形成擁有自我意識的主體。在這個全新的世界 ...
發佈時間_ 2017\09\06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