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
影片長度
00:35:25
時間標籤
廖咸浩(時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泰奧·楊森 Theo Jansen
貝諾特·莫伯里 Benott Maubrey
葛蘭·李文&札可·萊伯曼 Golan levin & Zach lieberman
凱菲·馬修 Kaffe Matthews
羅哲·布莫 Ludger bummer
湯姆葛雷 Thomas Gray & 古名伸
保羅·迪馬利尼斯 Paul DeMarinis
鈴木太郎 Taro Suzuki
黃智皓
曾偉豪
談宗蕃
王仲堃
黃心健
王瑞茗
牛俊強
曾訓誌
林昆穎
廖咸浩(時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
資料時間_ 2006/11/10-2006/11/19
資料地點_ 中山堂、紅樓劇場

2006年第一屆台北數位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由在地實驗策畫。

「靈光乍現--雖遠猶近,雖近猶遠」(Aura Spurt: Remoteness Nearby)是平易而愉快地貫徹數位藝術本身的分享與娛樂性格。 數位藝術因其有別傳統媒材的表達以及欣賞方式,容易使觀者產生親切的互動以及投入參與; 其實,數位藝術是最符合生活化、與大眾最貼近的藝術形式,並大多以展演者平易詼諧的手法,貫徹藝術生活化、 娛樂化的理想。「靈光乍現--雖遠猶近,雖近猶遠(Aura Spurt — Remoteness Nearby)藉由豐富多樣的展演活動促發民眾的學習,建置活動網站,活動後並有專刊的印製發行, 充分利用數位藝術的互動特徵,加強這樣的特性,以開放的態度提供參與者最多的交流機會, 以此落實數位藝術教育的目的,提昇藝文族群對數位藝術的賞析能力,也藉由數位科技對藝術與大眾的穿透與影響, 在感知的空間與時光之間,產生參與的愉悅。

本影片為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靈光乍現」宣傳影片,由台北市政府監製,內容包括國際藝術家邀請展以及國內徵件競賽的作品介紹。

摘自:《2006台北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網站 》。

發佈時間_ 2017\12\11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2006台北數位藝術節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3909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6/12/19
「運動」是動畫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元素,而運動最重要的是「節奏」與「時間」。當動畫遇上音樂,節奏與時間如何被我們視聽,又如何創作動畫影像的音樂?「動畫的世界裡,聲音如何被聽見?」系列論壇將從解構聲音來看音樂和音效的界線,認識音效以及聲音的挪用與再利用,從不同類型中的配樂與比較出發,觀察配樂家如何利用音樂、聲音。同時,從配樂理論分析動畫配樂的「增值」, 並從 ...
發佈時間_ 2017\02\0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7/11/23- 2007/12/02
2007年第二屆台北數位數位藝術節「玩開」,由在地實驗策劃。 數位技術與概念對於藝術創作而言,既可以說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也可以說是一種內容上的進化。作品也能擁有更多樣化的發展潛力。但我們更關心的是數位概念為藝術創作所開拓的 ...
發佈時間_ 2017\12\1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6/11/10-2006/11/19
2006年第一屆台北數位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由在地實驗策畫。 「靈光乍現--雖遠猶近,雖近猶遠」(Aura Spurt: Remoteness Nearby)是平易而愉快地貫徹數位藝術本身的分享與娛樂性格。 數位藝術因其 ...
發佈時間_ 2017\11\30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