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科技藝術典藏什麼碗糕?
影片長度
01:26:23
時間標籤
科技藝術典藏什麼碗糕?
資料時間_ 2018/11/03
資料地點_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概念美術館 Vol. 1 穿越光牆—Archive or Alive?」系列座談

⌛最終場⌛ 2018.11.3(六)19:30 – 21:00
【 科技藝術典藏什麼碗糕?】
對談人:陳禹先、林子荃

※講座免入場費,歡迎自由入座
※官網活動頁面➡(https://dac.tw/currentlecture/lecture3-cmoa-vol-1/

陶亞倫曾應數位藝術基金會之邀,2009年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開館時,展出現地製作的動力機械作品《終結歷史之光》。在這個作品中,藝術家以「光的物理性」為題,透過雷射光機、煙霧機、電腦程式、背景音效等,在特定空間中營造身體感官經驗。

2018年「概念美術館」開館並提出「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希望重新思考現代主義式博物館在典藏、展覽與教育上的功能劃分。過去博物館關注的典藏,圍繞在物質的真實性(authenticity)與原件性(originality);新博物館學以人為本,提出典藏策略若無法滿足於任何時刻再現的能力,則喪失典藏的意義。然而,數位科技藝術創作立基於機械複製時代的來臨、美學觀念的解放和科技媒體的更迭出新,從根本轉變了創作媒介與媒材的獨一性。

「概念美術館」開館展選擇在不同的時空背景與問題意識上,邀請陶亞倫一起重新思考《終結歷史之光》。這檔展覽之所以名為「穿越光牆-Archive or Alive(是檔案化亦或是再現)?」,首先就在於我們對於起始點的探問:這到底是另一個版本、是重製、還是典藏?

(更多展覽資訊:https://dac.tw/cmoa/vol-1/

延伸閱讀:
1.「科技藝術典藏什麼碗糕?」,在地實驗計畫論壇,2018/11/03
2.「Vol.1 | 穿越光牆-Archive or Alive?」,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3.「合作活動系列」,在地實驗計畫論壇

發佈時間_ 2020\03\2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陳禹先、林子荃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6982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5/08/29
假若「文化大學美術系學運」是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那麼小草藝術學院明信片,及其所想累積、建立的「臺灣老圖像基因資料庫」,毫無疑問地便是革命之後的發願建設。在臺灣還完全沒有「文創」這兩個字或這個詞的1998年,小草明信片以小草藝術學院之名,初生之犢不畏虎地出版了紅葉少棒三十年的創業覆刻套卡。剛開始時因為 ...
發佈時間_ 2017\01\2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12/18
webpage: ...
發佈時間_ 2017\01\1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10/04
天安門六四鎮壓後的數天,六月七日凌晨,油麻地發生了一場騷亂,當時示威人士於油麻地碧街附近聚集,期後出現擾攘,有人擲物、焚燒汽車、並企圖搶略;騷亂範圍一路擴散,高峰期在街上聚集了近千人。隨後警方大舉出動,發射了四十九枚催淚彈,並拘捕十五名滋事份子。這一夜短短的騷動,導致支聯會於當天早上 ...
發佈時間_ 2017\01\11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