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表演與身體】影像作為表演者之「幻象投射」:以《軍史館殺人事件》為例
影片長度
01:07:12
時間標籤
【表演與身體】影像作為表演者之「幻象投射」:以《軍史館殺人事件》為例1
【表演與身體】影像作為表演者之「幻象投射」:以《軍史館殺人事件》為例
資料時間_ 2004/12/09-12/12
資料地點_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故事大綱】民國88年6月19日,一場夾雜著社會問題、人性與暴力的姦殺命案。莊嚴冷肅的軍史館,是國家的故居,亦是國民的前世。於館內擔任保衛工作的軍人,何以在短時間內殺人、姦屍?是怎樣一股邪惡力量驅使的衝動?!
國史應該怎樣被敘述出來呢?讓它像電影裡的暴力畫面嗎?把殺人、殘虐、肢解都理想化了;還是像神話中的罪惡預言?誰控制了記憶,就控制了過去。國家認為:「過去的事件沒有客觀的存在,只存留於書面記錄與人的記憶之中⋯⋯控制過去的最重要關鍵就是記憶訓練。」(George Orwell,《一九八四》)從國史到國族是一個敘事的過程,而誰是這個「說故事的人」?國史毫無例外地是為了國家而建構的神話,它既誇耀殺人、殘虐、肢解的神聖性,而確保這些書面記錄服務現有的正統。然後,我們就擁有了一座說故事的軍史館,或其他什麼紀念館、博物館⋯⋯。(摘自:〈軍史館殺人事件〉,2004,《兩廳院售票》

本劇少有投影,然而舞台上玻璃表面、目視高度至少二點五米的箱型裝置,在光源對比下時而呈現演員鏡像、時而產生身形疊影。更有演員進入其中、光源在裝置之外的演員身上時,造成暗處、玻璃箱內的演員彷彿扮演不在現世的幽靈。另有將玻璃作背投影幕,投影演員身影。無論是鏡像、疊影、殘影、投影,這些浮動的人影時而顯身於與台,彷彿無聲地飾演第五位(或以上)演員,靜觀亂世的他者。

劇中,有一段落是男演員在多層玻璃裝置之間、橫陳裝置地面的人體(或屍體?)之間,一邊隔著空氣,像是輕撫貓狗類寵物一般「撫摸」後腦杓朝著觀眾、一動也不動的女性演員,說:

讓我抱著妳,讓我陪著你,讓我們一起走過那死亡的幽谷。

你怕嗎?你怕一個人走在這黑暗的路上嗎?

你怕嗎?這個房間裡有很多魔鬼,我們這樣抱著就不怕魔鬼了。

本文〈【表演與身體】影像作為表演者之「幻象投射」:以《軍史館殺人事件》為例〉概念取自 2004新點子劇展《軍史館殺人事件》(2004)放映討論會(2019.04.22)文字紀錄,摘要段落如下:

參與者E——我剛剛很認真在想,我覺得國家性別是要有的。但如果國家不是用男女性別,而是用陽剛和陰柔來區分呢?重要的是這個性的生產機制,而不是指性別。對我來說,每個段落都有不同的空間性含義。最迷人的那段也是讓我最困惑的那段是四個人疊起來,產生含混的空間狀態。男性幻影的撫摸,作為性別慰藉,女性產生精神食糧?可是當那一刻,男性角色說出:「你的名字是死亡」,這個衝突的反差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換回血衣制服,它重新拉回來的力量是什麼?幾乎就要到救贖的通道了,所以就像參與者D說它最後還是回到虛無。

 

發佈時間_ 2019\08\16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差事劇團、(導演)王墨林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7010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3
祭典是一種抽離現實的非常態的情境,必須透過禁忌與隔離的儀式才能完成。包括語言的使用、服裝、食物與歌舞都與日常不同。 摘自: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8/10/24
金枝演社劇團於1993年由王榮裕創辦,以簡單、俚俗、坦蕩的情感表現方式打入普羅大眾生活,將劇作靈感回歸本土,重新找回戲棚腳的感動,可說是散發獨特草根魅力的全民劇場。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於1998年年底推出四個劇團的實驗性新作,包括金枝演社、戲盒劇團、密獵者劇團、交互蹲跳劇團等,首先登場的是金枝演社劇團《東經121度・北緯23度半》。此劇串聯四位編導個別發 ...
發佈時間_ 2016\09\0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8/05/09-1998/05/10
本文〈【表演與身體】都市原住民的現代性問題:以《TSOU.伊底帕斯》為例〉概念取自《TSOU.伊底帕斯》(1998)放映討論會(2020.01.16)文字紀錄,摘要段落如下: 參與者C——王墨林的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