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表演與身體】「重複」與「自傳性身體」:以《Shapde 5.5》為例
影片長度
02:31:34
時間標籤
【表演與身體】「重複」與「自傳性身體」:以《Shapde 5.5》為例1
【表演與身體】「重複」與「自傳性身體」:以《Shapde 5.5》為例
資料時間_ 2014/09/24
資料地點_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Shapde5.5-劉守曜獨舞》是2014年牿嶺街小劇場的年度公演,由身體氣象館劇團製作。牿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邀請劉守曜駐館創作獨舞作品,並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影像創作者區秀詒、台灣的實驗電影導演吳俊輝、澳門的數位影像藝術家李少莊以及香港知名攝影師馮建中來台與劉守曜合作,共同為Shape和Shade的相遇進行實驗。

劉守曜以50歲的當下,回望過去獨舞創作、探究未來生命,將慾望、時間、記憶為經緯,讓影像化為角色、收納舞台各元素於主題之中。僅一人的舞台,動用了3台16釐米放映機、2台數位投影機,1台手持8釐米放映機、現場VJ操作,建構出影像與肢體關係的新格局。

摘自:劉守曜個人網站

關於《Shapde 5.5》中「重複」與「自傳性身體」,王柏偉於〈重新思考環境劇場理論所預設的觀眾、行為與空間〉有這樣的描述:

不同於這樣的立場,汪俊彥今年在數位藝術基金會所舉行的《為何獨舞成為檔案?80-90年代小劇場的身體練成與轉譯》座談中認為,我們應該將劉守曜透過重複來不斷反省自身的獨舞看成九〇年代迄今,對於表演理論的重要反省。我認為,透過重複來不斷反省自身的獨舞所指涉的「劉守曜的身體」,恰恰是一種內省性的「自傳式身體」。在面對自傳式身體表演時,重要的不再是舞作的敘事性或身體的表現性,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中,舞者如何在不同時期的身體限制與知識或訓練來源的約束下,找到融合與轉化重要元素並提出自身形象的方式。這樣一種找出自身限制並突破過往限制的自傳式身體,要求觀眾看到的恰恰不是一種環境劇場式的社會或政治秩序模態,不是一種外於自身的角色的「演」,而是一種突破自身限制的激勵,一種反省自身行為與身體所受之文化限制的美學性倡議。

發佈時間_ 2019\09\0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劉守曜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7283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8/11/13
百樂門大戲班成立於1996年,由二十初頭的年輕人組成,團員大多從高中起就一起做戲。1998年《百樂門釣蝦場》在中正二分局小劇場藝術節開幕演出,由陸慧綿編導,劇情改編自《死亡雞肝》。《百樂門釣蝦場》將釣蝦場作為舞台場景,描述釣蝦場中百無聊賴的人們,藉由釣蝦打發時間、轉移注意力,事實上每個角色在等待。本劇藉由釣蝦投射每個角色的渴望,也使觀眾在這個寂寞釣蝦場 ...
發佈時間_ 2016\09\0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9/24
《Shapde5.5-劉守曜獨舞》是2014年牿嶺街小劇場的年度公演,由身體氣象館劇團製作。牿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邀請劉守曜駐館創作獨舞作品,並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影像創作者區秀詒、台灣的實驗電影導演吳俊輝、澳門的數位影像藝術家李少莊以及香港知名攝影師馮建中來台與劉守曜合 ...
發佈時間_ 2019\09\05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9/24
《Shapde5.5-劉守曜獨舞》是2014年牿嶺街小劇場的年度公演,由身體氣象館劇團製作。牿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邀請劉守曜駐館創作獨舞作品,並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影像創作者區秀詒、台灣的實驗電影導演吳俊輝、澳門的數位影像藝術家李少莊以及香港知名攝影師馮建中來台與劉守曜合 ...
發佈時間_ 2019\09\05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