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不在現場的觀眾:談表演藝術的紀錄與新媒體
影片長度
2:12:02
時間標籤
不在現場的觀眾:談表演藝術的紀錄與新媒體
資料時間_ 2019/06/30
資料地點_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中正堂

在地實驗與劉守曜合作的「Archive or Alive: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計劃初衷來自建立表演藝術「身體」(body)、「動作」(physical movement)的影音檢索系統,目的在於讓非語言(nonverbal)的表演作品有更的多詮釋空間。2019年,這項計劃完成了第一步:紀錄並製成檔案,並以展覽活動的型式邀請觀者觀看VR介面呈現的影像。

不同於傳統紀錄影片,「全景鏡頭」、「多視角拍攝」以及「沉浸式觀影介面」等新媒體應用本身反他者剪輯,亦反敘事--而是將「紀錄」影片交由觀者決定如何選看。
這項新媒體創造不同於過往的經驗:不在拍攝現場的觀者藉沉浸式影像如臨現場般近距離觀看舞者動作。以及若觀者有意願,他可以觀看非觀眾席視野的影像紀錄。

若「紀錄」始終追求「如實」, 其標準往往在於表演「現場」的物質與非物質要素是否保留於影音檔案中。
若「表演」只在「觀眾」在場觀看才成立,那麼觀看「紀錄」的觀眾所見是否無關現場性,僅關乎「檔案」的歷史價值?

在虛擬影音與VR沉浸式觀看的科技新勢中,本次論壇要談的正是當代紀錄技術如何反饋身體動作的知識系統,及其對應的「觀眾」有誰(看演出的觀眾、學習舞者動作的表演者、評論與研究者…等)。

唯有爬梳觀眾脈絡,才可能進一步推進這項計劃:「詮釋」身體動作。

特別感謝:身體氣象館(牯嶺街小劇場Guling Street Avant-Garde Theatre)、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文化部、國藝會

延伸閱讀:

1.「不在現場的觀眾:談表演藝術的紀錄與新媒體」,在地實驗計畫論壇,2019/06/30

2.「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系列,在地實驗計畫論壇

發佈時間_ 2020\03\2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黃文浩、王文儀、劉守曜、葉杏柔Hsing-Jou Yeh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8019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9/07/11
...
發佈時間_ 2017\09\0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8/12/10
...
發佈時間_ 2017\09\0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7/09/19
劉守曜自1987年加入劇場活動,1993年發表個人自編、自導與演出《觀自在》,之後前往美國紐約與英國的拉邦中心進修兩年,嘗試發展身體與表演的辯證思維。1995年返台後,曾參加密獵者劇團、臨界點劇團多齣戲劇演出。1997年創立光之片刻表演會社。《愛比死更冷》戲名源自德國新電影導演法斯達的作品,劇中人物則取材自小說家白先勇作品中的典型角色,再由演員自身發展 ...
發佈時間_ 2016\09\21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