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為何獨舞成為檔案?80-90年代小劇場的身體煉成與轉譯
影片長度
2:31:34
時間標籤
為何獨舞成為檔案?80-90年代小劇場的身體煉成與轉譯
資料時間_ 2019/07/30
資料地點_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431-1號B1)

台灣1980至90年代表演身體的練成,不僅受當代社會影響,應該也是回應更更深遠的歷史與理論。本場論壇將從王墨林對身體的討論,以及當時如優劇場(1988年成立)、河左岸劇團(1985年成立)的表演活動等多歷史的層次思考1980至90年代小劇場身體的煉成。以上也有助於延伸閱讀劉守曜個人其身體轉譯,不僅是身體感受,還有個人心理狀態,或是當時的表演事件提供了哪些轉譯的契機。獨舞如何成為身體煉成與轉譯的成果,並成為堅持一條與1980至90年代的對話與記憶,而記錄此狀態的檔案,恰是「為何獨舞成為檔案」的命題。

特別感謝:身體氣象館(牯嶺街小劇場Guling Street Avant-Garde Theatre)、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文化部、國藝會

延伸閱讀:

1.「為何獨舞成為檔案?80-90年代小劇場的身體煉成與轉譯」,在地實驗計畫論壇,2019/07/30

2.「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系列,在地實驗計畫論壇

發佈時間_ 2020\03\2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8035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7/09/19
劉守曜自1987年加入劇場活動,1993年發表個人自編、自導與演出《觀自在》,之後前往美國紐約與英國的拉邦中心進修兩年,嘗試發展身體與表演的辯證思維。1995年返台後,曾參加密獵者劇團、臨界點劇團多齣戲劇演出。1997年創立光之片刻表演會社。《愛比死更冷》戲名源自德國新電影導演法斯達的作品,劇中人物則取材自小說家白先勇作品中的典型角色,再由演員自身發展 ...
發佈時間_ 2016\09\2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7/07/25
誠品敦南於1997年時嘗試舉辦實驗性強烈的「地下開放劇展」企劃,廣邀年輕一輩的編導們共襄盛舉,包含柳春春劇社的鄭志忠、光之片刻表演會社的劉守曜和俳遊場的華湘如等人,希望將原本由於各種現實因素而被迫脫離小劇場,擁有淬礪成熟表演能力的演員們重新集結再出發。(節錄自:江世芳,1997/07/25。鄭志忠+劉守曜+華湘如--誠品藝文空間飆戲。中國時報,23版) ...
發佈時間_ 2016\08\1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9/24
《Shapde5.5-劉守曜獨舞》是2014年牿嶺街小劇場的年度公演,由身體氣象館劇團製作。牿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邀請劉守曜駐館創作獨舞作品,並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影像創作者區秀詒、台灣的實驗電影導演吳俊輝、澳門的數位影像藝術家李少莊以及香港知名攝影師馮建中來台與劉守曜合 ...
發佈時間_ 2019\09\05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