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後媒介學下的台灣當代藝術史
影片長度
1:43:41
時間標籤
後媒介學下的台灣當代藝術史
資料時間_ 2019/08/05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從藝術家陳庭榕的裝置作品《我只在乎你(私語)》與表演作品《群虎》出發,我們想一起探討什麼是屬於八〇年代時至今日的聲音:聲音它如何在我們的每日生活中成為被感知、製造,傳播、儲存及物件化;聲音的如何形塑文化與可能的政治意涵;聲音做為一種藝術生產模式,如何在時間與限地空間中復返。

延伸閱讀:

2.「在地聊」系列,在地實驗計畫論壇

發佈時間_ 2020\03\2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陳庭榕、謝佩君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8039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6/04/18
全球化的美術館真的存在嗎?在阿布達比建分館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呢?儘管藝術史學界對於理想的全球化美術館還沒有一致的定義,它早已是近年來各大研討會的熱門話題,這個演講要分享的是在西方語境下發生的「全球化」當代美術史寫作還有美術館實踐面臨的考驗,以紐約現代美術館展示「非西方」藝術的歷史為例, ...
發佈時間_ 2017\02\0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2/07
展覽是人喜歡的活動之一。1851年倫敦世博會印證了這一點,同樣的在台灣,1935年的始政博覽會也印證著這一點,直到當今的「特展」,也同樣證實著這一點。展覽,將「物」與「人」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是提供物件展示的機會,一方面是提供人們博覽的機會。「展.人:探討台灣特展文化」這系列的講座主要 ...
發佈時間_ 2017\01\2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02/20
2016年「生產(中)的藝術系列」(Art in Production)於數位荒原的見面會,是一系列藝術家與其他領域創作者/策劃者的開放對話平台。這系列活動設計是啟發自「作者做為生產者」(Author As Producer)的核心精神,試圖從創作/生產的內部、外部交錯的角度去開展藝術/非藝術之間語言串連、延展以及關係的複製,並在物質關係的基礎上深入「 ...
發佈時間_ 2017\02\21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