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環境劇場的嘗試
【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環境劇場的嘗試
資料時間_ 2018

前衛劇場工作屏棄了鏡框舞台和「中產階級的劇場結構」打破了表演者和觀眾之間有形和無形的界線,戮力反省表演者自身的文化構成,以企圖開發出一種屬於此時此地台灣的戲劇表演藝術。1986-1987年間美學的激進化,「環境劇場」是劇場語言形式上的革命,進一步達成「藝術是個武器」的政治劇場理想。

摘自:鍾明德(2018)。《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頁121-122。

鍾明德在上述提及1986-1987年間,帶來劇場語言形式革命的「環境劇場」,尤以1987年王墨林策劃、集合「河左岸」、「環墟」及「筆記」三個劇場團體的大型戶外劇《拾月》為重要代表。摒棄文學傳統、鏡框舞台的劇場,印證了進入探索後現代意識的劇場轉向。其中由河左岸劇團演出的《拾月-在廢墟十月看海的獨白》,地點在淡水海邊廢棄的樓房內,演出時風雨交加、滲入空屋內遍地泥濘,本劇另有以戶外的演出片段,以風雨、海浪為背景。

有關劇場形式的突破發展,可參考本站中另一篇:【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後現代劇場的轉向

 

 

關鍵字:1986、1987、中產階級、前衛劇場、政治劇場、文化、此時此地、武器、環境劇場、表演者、觀眾、語言形式、鏡框舞台

發佈時間_ 2020\05\07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鍾明德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8199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5
(演員)「在舞台上生活」:一切佈景、擺設、演員的言行舉止,完全跟日常生活一樣。 摘自:鍾明德(1995)。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
前衛劇場工作者以反敘事結構的意象劇場語言,取代了話劇或實驗劇的文學劇場傳統,質疑了情節、角色的虛構性和宰制功能,從而解構戲劇、表演這個再現系統和國家意識形態機構(社會宰制系統)的血源關係,以圖解放出台灣被壓抑的本土論述。1986-1987年間美學的激進化,「環境劇場」是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5
是一種要求極端真實幻覺的做法:對觀眾而言,這面牆是透明的,由此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動作;對演員而言,同樣是這面牆,但卻是不透明的,因此看不到、聽不到甚至感覺不到觀眾的存在。 摘自: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