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行草》之一,〈探尋亞洲現代性〉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行草》之一,〈探尋亞洲現代性〉
資料時間_ 2011

評論展演:《行草》

創作者:林懷民

合作團隊:雲門舞集

年代:2001

舞者由丹田引發的精力,帶動身體所有的擰轉與開闔,透露出氣功與拳術浸潤的身體邏輯——綿長而細膩的氣之運轉,如潮水湧動,連綿復循環,形成動與靜之間毫無凝滯的轉化。黑衣舞者舞在一方米白的光影裡,一如宣紙上墨黑與留白的互動。尤其,當那光影在稍後被延展而橫過舞台,一道道如展開的橫軸,使得舞者們充滿精力流轉的多變肢體,彷彿躍然紙上飛舞靈動的筆墨線條。另一方面,舞台上黑白二色的極簡色調,方形光影的幾何造型與冷冽的切邊,如鏡中疊影般同樣元素的複製排列等,在在令人聯想起低限主義藝術中單色、幾何、重複等形式美學的特徵。

摘自:陳雅萍(2011)。〈探尋亞洲現代性〉。《主體的叩問:現代性.歷史.台灣當代舞蹈》。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頁92。

點此為雲門舞集《行草》劇照

圖為陳雅萍。2011。《主體的叩問:現代性.歷史.台灣當代舞蹈》書籍封面。

封面設計:葉天棋

授權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處出版中心

 

本站中有關「雲門舞集」舞作的文獻書寫,請參閱:

  1.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劉紀蕙論《寒食》,〈台灣文化場域內的「中國符號」與「台灣圖像」的展演與變異〉
  2.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白蛇傳》,〈探尋亞洲現代性〉
  3.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劉紀蕙論《夢土》,〈台灣文化場域內的「中國符號」與「台灣圖像」的展演與變異〉
  4.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九歌》,〈探尋亞洲現代性〉
  5.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劉紀蕙論《九歌》,〈台灣文化場域內的「中國符號」與「台灣圖像」的展演與變異〉
  6.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流浪者之歌》,〈探尋亞洲現代性〉
  7.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林亞婷論《家族合唱》之一,〈舞出台灣的文化:從雲門舞集的《家族合唱》(1997)談起〉
  8.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林亞婷論《家族合唱》之二,〈舞出台灣的文化:從雲門舞集的《家族合唱》(1997)談起〉
  9.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水月》,〈探尋亞洲現代性〉
  10.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林亞婷論《水月》,〈舞出台灣的文化:從雲門舞集的《家族合唱》(1997)談起〉
  11.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行草》之二,〈探尋亞洲現代性〉
  12.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行草》之三,〈探尋亞洲現代性〉
  13.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林亞婷論《行草》,〈舞出台灣的文化:從雲門舞集的《家族合唱》(1997)談起〉
  14.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林亞婷論《陳映真風景》,〈舞出台灣的文化:從雲門舞集的《家族合唱》(1997)談起〉
  15.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陳雅萍論《屋漏痕》,〈探尋亞洲現代性〉

 

關鍵字:丹田、互動、低限主義、光影、凝滯、動、單色、墨黑、宣紙、幾何、延展、形式主義、循環、擰轉、橫軸、氣、氣功、浸潤、潮水、留白、筆墨、精力、細膩、綿長、線條、藝術、身體、造型、連綿、運轉、重複、開闔、靜

發佈時間_ 2020\05\07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陳雅萍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雲門舞集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8314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1
因為人體結構的相似性以及身體對動作的記憶,因此觀看別人的身體運動時會引發肌肉與骨骼等身體組織的同感反應。 摘自:陳雅萍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5
林懷民在創作過程中,請舞者先依據書法中字型與寫法用身體即興臨摹。其中周章佞的「永」字獨舞,從具體的字型模擬,到較自由的肢體發揮,最後甚至已經不專注於外型,而轉化為一種內在的精力轉化,是身體書寫的最佳寫照。William Forsythe也發展了身體書寫的即興練習法,包括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5
評論展演:《行草》 創作者:林懷民 合作團隊:雲門舞集 年代:2001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