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劉紀蕙論《人間孤兒》,〈台灣文化場域內的「中國符號」與「台灣圖像」的展演與變異〉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劉紀蕙論《人間孤兒》,〈台灣文化場域內的「中國符號」與「台灣圖像」的展演與變異〉
資料時間_ 2000

評論展演:《人間孤兒》

創作者:汪其楣

合作團隊: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年代:1987

演出地點:台北市立社教館(今城市舞臺)

汪其楣自1987年到1992年的「孤兒戲劇」系列,屬於八〇年代末期台灣文化界試圖重建文化身份認同的一種集體論述傾向。在排練的過程中,汪其楣要求她的演員閱讀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李喬的《寒夜三部曲》與連橫的《台灣通史》,以便使年輕演員充分瞭解台灣原住民與歷代移民的社會經濟史。汪其楣更要求演員研究自己的家族史與族譜,鼓勵他們在排練過程中即興演出個人的成長故事。因此,從《人間孤兒》到《大地之子》,甚至《海山傳說:環》,我們看到汪其楣反覆將台灣歷史與台灣圖像放置於舞台上。

摘自:劉紀蕙(2000)。〈台灣文化場域內的「中國符號」與「台灣圖像」的展演與變異〉。《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文化。頁2-33。

劉紀蕙在其書寫中論及「中國符號」如何被台灣藝術工作者予於意象化或視覺化,及其背後的曖昧動力如何牽引台灣在2000年前後文化場域的矛盾動力。

延伸閱讀:

  1. Youtube演出影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原國立戲劇學院) 七十六年春季公演-人間孤兒
  2. 姚一葦、汪其楣、賴聲川戲劇創意典藏計畫:1987《人間孤兒》
  3. 文化部 – 臺灣大百科全書《人間孤兒》

圖為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2000,立緒文化出版)書籍封面,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關鍵字:《亞細亞的孤兒》、《人間孤兒》、《台灣通史》、《大地之子》、《寒夜三部曲》、《海山傳說:環》、1987、1992、八〇、即興、原住民、台灣、台灣圖像、孤兒戲劇、家族史、成長故事、排練、族譜、歷史、演員、社會經濟史、移民、身份認同、集體

發佈時間_ 2020\05\07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劉紀蕙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立緒文化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8325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8/05/09-1998/05/10
本文〈【表演與身體】語言與位置:以《TSOU.伊底帕斯》為例〉概念取自《TSOU.伊底帕斯》(1998)放映討論會(2020.01.16)文字紀錄,摘要段落如下: 參與者A——這群人更熟悉的是漢語,如果說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8/05/09-1998/05/10
本文〈【表演與身體】語言與聲音的激進性:以《TSOU.伊底帕斯》為例〉概念取自《TSOU.伊底帕斯》(1998)放映討論會(2020.01.16)文字紀錄,摘要段落如下:   參與者B——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0
在瘂弦面對現實處境的禁錮與放逐時,詩人的抗議也只能透過《深淵》(1959)的嘻笑怒罵方式呈現: 去看,去假裝發愁,去聞時間的腐味 我們再也懶於知道,我們是誰。 工作,散步,向壞人致敬,微笑和不朽。 他們是緊握格言的人!這是日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