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名為「回來」的「離開」:蔡宛璇,〈自體野化三態〉,「無何有之音-Dino」段落
名為「回來」的「離開」:蔡宛璇,〈自體野化三態〉,「無何有之音-Dino」段落
資料時間_ 2008/10

圖為蔡宛璇文章〈自體野化三態〉其中段落「無何有之音-Dino」之掃描,書寫了已故台灣重要聲音藝術家Dino(廖銘和),發表於《藝術觀點》2008年10月號。

作者蔡宛璇在文中如此描述Dino:

畫畫,喝茶,泡茶,篆刻,書法,行走,發呆,隨和自在,這可能是Dino的表象生活。事實上他同時是固執,虛無,當下,又充滿叛客精神,演出時的聲音高能量(與音量),卻常是往感應聲音的寂靜狀態去。他的思緒與回答清楚而又鬆離,在在都在誠懇面對問題的同時又暗彈至它處。他說,聲音只是我要做的事其中之一。然而他又不能確切回答我,除此之外這些年來還做了什麼。好像隨時可以離開,隨時可以回來,那當中的竅門或許是因為:他隨時都在「離開」,卻把它命名為「回來」。

Dino的「無音源」電子迴路,應用簡單的電子線路雜訊(噪音),將之擴大、調變,由喇叭放出後再經由話筒回收,如此反復行之,造成層疊繁複之結構,沒有節奏,沒有旋律,聽眾在腦中主動形成的所有主題性都被無關於前的下一段落所破壞,他的作品在驚人的嘈雜之下有著強大、沉靜的精神能量。

 

檔案授權提供:蔡宛璇

發佈時間_ 2022\05\27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蔡宛璇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9839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4/06/15
圖為 Dino(廖銘和),2014/06/15 攝於陽明山聚會。圖左為黃大旺。   檔案授權提供:王相評
發佈時間_ 2022\06\2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1/12
圖為 Dino(廖銘和),2014/11/12 攝於台南,參加郁宜婚宴。   檔案授權提供:王相評  
發佈時間_ 2022\06\2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9/11/27
影片為 Dino(廖銘和)、笙演奏家李俐錦在《音樂的實驗與未知》中即興演出。   《音樂的實驗與未知》 演出日期:2019/11/27(三) 演出時間:21:00 演出地點:基隆海洋大學海洋廳   檔案 ...
發佈時間_ 2022\06\23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