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出發吧!楊桃!》:一個自媒體虛擬偶像的破繭而出
《出發吧!楊桃!》:一個自媒體虛擬偶像的破繭而出

山喊商行與在地實驗媒體劇場製作的舞台劇《出發吧!楊桃》(導演:孟昀茹),敘述的是一個VTuber偶像歌手誕生的故事。劇中主角「楊桃武蓮子」的人物設定充滿動漫風格,外部角色如房門外的母親只以預錄聲音出現,「意外身亡」之後的楊桃,在「冥冥之中」看見的「機器神」,則以語音提供觀眾建立人物關係的線索。飾演楊桃並構成劇本的王荁,在展現驚人爆發力與超人伸展力以外,也詳細地陳述楊桃從校園邊緣人、拒學少女變成虛擬偶像的過程,虛像與現實從交錯逐漸重疊,並且結合產生化學變化,最後形成一個站在虛擬演唱會舞台上的虛擬偶像。

對於虛擬偶像、VTuber熟悉的觀眾,可能會看出楊桃「出道」後身分的跳躍與模糊,但事實上不論是以真實身體或人工圖像(包括平面或數位算出的虛擬身體),背後的人物設定都有許多共通的符號。這些符號的脈絡,還是要從這五十年間日本帶來的電視娛樂文化、家用媒體文本說起。

日本的阪急電車創業者小林一三,1924年在兵庫縣寶塚市寶塚車站附近開了一間寶塚大劇場,1927年起開始上演排場豪華的歌舞秀,也以「少女歌劇」的招牌,捧紅了一批玉女紅星與巾幗小生,不少演員後來也成為日本電影的台柱。1962年,少年棒球隊經紀人強尼喜多川從球隊中挑選四個小選手,組成了美少年偶像團體「傑尼斯」(ジャニーズ),並成立專出男偶像的「傑尼斯事務所」。

1976年,成軍四年的三人女子重唱團體「糖果」(キャンディーズ)才以單曲〈春一番〉轟動全國;同年隸屬於不同公司的「粉紅淑女」(ピンク・レディー)則走比較成熟的路線,這兩支重唱天團與形象神秘的山口百惠,都成為七○年代日本流行歌的重要符號。偶像的「親衛隊」開始組織化,後繼偶像們唱的歌謠曲,也開始逐漸被仿AOR的(city pop)取代,於是有了松田聖子、中森明菜、藥師丸博子、小泉今日子等偶像歌手,以及作詞家秋元康創立的「小貓俱樂部」。偶像與消費者的互動,也從單向消費(買唱片、看表演)發展成歌友會、簽名會、紀念品交換或歌迷間的交流。偶像文化一度隨著J-POP的興起被遺忘,在電器城秋葉原卻發展出「秋葉原偶像」的小社群,隨著2005年「電車男」現象又開始消費動漫宅族群之後,具有秋葉原偶像身分的桃井Halco、田村由香里等配音員,也開始受到主流媒體矚目;在女僕餐廳擔任外場的女僕,也開始發揮自己的歌舞本領組團表演,同時台下的偶像宅,會跟著打出整齊劃一的宅藝。

電視動畫上的虛擬偶像,包括《超時空要塞Macross》的林明美,與魔法少女系列《魔法小天使》(クリィミーマミ)女主角森澤優變身的小蝶(マミ)等。1989年日本流行音樂進入J-POP時代後,廣播人伊集院光更推出原創的虛擬偶像「芳賀結衣」(芳賀ゆい),完全以片面資料拼湊出一個始終神秘的美少女,等到伊集院自己發現商業化之後將偏離初衷玩不下去,索性讓她去台灣留學。

PC Engine遊戲主機用全年齡戀愛遊戲《純愛手札》(ときめきメモリアル)女主角藤崎詩織,是少年漫畫家桂正和代表作《電影少女》以來最成功的二次元女友;日本動漫宅精英集團GAINAX開發的養成遊戲《美少女夢工廠》(プリンセスメイカー)在育成模式上,也影響了後來的《偶像大師》(iDOLM@STER)、《Love Live! 學員偶像計畫》(ラブライフ! School Idol Project),甚至戰艦或賽馬的擬人化養成遊戲(把船塢或馬廄當成後宮)上。這些遊戲中叫得出名字的角色,都可以出現規模可觀的親衛隊。

1996年,日本出現完全以3D電腦建模作成的虛擬偶像「DK-96 伊達杏子」,市場反應冷淡,但動作捕捉的技術後來沿用在機台版《偶像大師》系列上。兩千年代後半,用戶投稿型網站YouTube與Niconico動畫盛行,為CGM(Consumer Generated Media,消費者生成媒體)大開方便之門,終於在2007年虛擬歌唱軟體VOCALOID的音色資料庫「Character Voice 01 初音未來」(初音ミク)的「身上」開花結果。插畫家KEI只是畫了幾個商品外包裝的架空角色,後來包括官方遊戲在內的許多內容,多半由消費者直接參與。創作歌手米津玄師,就是從Vocaloid創作者與Niconico投稿歌手出身的網紅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2016年,第一個以電腦動畫取代肉身的虛擬Youtuber,或稱VTuber「絆愛」(キズナアイ)成立了專屬頻道,同一期間「彩虹社」(にじさんじ)與「Hololive」都開始招兵買馬,進入了虛擬Youtuber(或以肝臟稱直播主)的戰國時代,並且出現了所謂的VT四天王,不少VTuber有意打入地下偶像市場,可惜多半失敗。2020年興起的英語遊戲直播主「鯊魚妹」Gawr Gura,以及2021年出現,會說華語的日文VTuber「茸茸鼠」(もちこまめ),名聲都曾傳到圈外。身體模組的元件種類增加,變聲效果參數的多樣性,使操作者的存在更隱密。

從CGM、虛擬偶像到虛擬Youtuber的發展脈絡,都成為《出發吧!楊桃》故事展開的養分。經過自問自答,楊桃終於離開房間的床,打破了與世界的藩籬,在投影畫面中拋開她的水手服與溜冰鞋,以中之人的姿態在感測器前跳舞,參數驅動她捏好的身體,以一個虛擬偶像的身分在YouTube上重生,影片與直播,即使沒有主流VTuber的流量,還是留在YouTube的巨大資料庫一角,等待有緣人搜尋。


  • 在地實驗與山喊商行合製《出發吧!楊桃!》虛擬人物出演計畫
    ET@T Lab Theater and Ο Echo.Co Studio coproduced “Go! Gorenji! VTuber performing arts” project.
    https://www.etat.com/etat-news/go_gorenji/
作者 Author
黃 大旺
黃大旺 Dawang Yingfan Huang
就讀淡江大學日文系期間,同時擔任動漫社與電影社的教學組長。現任日文譯者與專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