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標籤
篩選
格式
年份
主題
標籤:“印卡” 共找到 5 筆影音資料
10 20 30 per page
資料時間_ 2017/06/14
Bernard Stiegler的技術–書寫,只有物理學的書寫與使用嗎?隨著資訊科學的發展,生物資訊化已經成為了科技方法以及生命政治可視化的來源之一。以九零年代數位藝術家Eduardo Kac朝往生物藝術的現象為楔子,生物資訊與BioArt的關係在資訊化的層次出現,在這裡我們將對人造生物的夢想與合成生物學作簡單的介紹,並以STS的一些案例,看待生物科技的資本 ...
發佈時間_ 2017\06\3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05/03
後工業社會的出現,讓過去在詩歌與藝術中的反詩傳統產生了技術轉型。在這裡我們將重新以科學哲學家Simondon跟許煜的技術物來看待九零年代數位書寫的出現。我們將配合藝術如何重新想像書寫,例如書本藝術,電腦藝術,與各種考古事件的出現,看待數位物與反詩如何歸返文學物質性上的傳統。在這樣的背景中,我們也會重估九零年代台灣詩歌對「多媒體」誤讀的結果,分享這個世紀全世界 ...
發佈時間_ 2017\06\3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04/12
印刷術在世紀初的普及,讓達達與未來主義在媒介的使用上多了可能。從上世紀詩歌媒介上再發現,以及藝術媒介的轉向,書寫如何媒介、書寫如何技術在各方面產生了轉型。從書寫處於科技世界中,到書寫使用技術,講座中我們將介紹這一波潮流的簡史以及東亞未來主義的基本形式。並從語言學知識與書寫技術的拓展,看待具象詩運動、烏利波的媒介面向,並以戰後德國文學為例子看待Ernst Ja ...
發佈時間_ 2017\06\3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7/03/08
冷戰時期,全球藝術版圖除了藝術中心轉移之外,同時也揭起了文化冷戰的序幕。魯賓(Andrew N.Rubin)《帝國權威的檔案》所提到冷戰時期構成歌德世界文學的再興起,或是斯勞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帶有文化地理學概念將冷戰時期視為歐洲現代化模型的休眠時期。在這一次的講座我們將從文化宣傳與戰爭框架離開,來看待詩歌文化如何在冷戰科學技術發展的同 ...
發佈時間_ 2017\06\3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07/15
藝術家陳哲偉將會介紹他目前正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創作計劃:《養神院》,計劃從研究過程如何推進至最終作品呈現。《養神院》是以台灣日本統治時期由國家成立第一間專門安置、監禁、治療精神病患之機構作為引子,審視現代性社會發展進程中無法忽視之矛盾,被自然且不公正排除的對象。以精神病患之處境為核心發展出作品〈遺忘記事〉、〈免疫身體〉與〈雙重肖像〉,試圖透過不同層面及多 ...
發佈時間_ 2017\02\21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