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標籤
篩選
格式
年份
主題
標籤:“藝術創作 art project” 共找到 120 筆影音資料
10 20 30 per page
資料時間_ 2016/03/21
林子桓做錄像跟裝置,打工為生。媒材不打算拘但現在只有錄像跟裝置。處理議題關於藝術是什麼,藝術的角色,藝術的方式。處理本質與尋找狀態呈現兩件事的韻。旅居紐約,明年北美館舉辦個展尋找欲望的各種狀態;陳以軒大部分時間都在拍照,有時候也拍紀錄片。媒材形式橫跨平面攝影、創作書、錄像、影像裝置、以及行為演出。近期創作多關注於攝影如何處理個人的生命史,影像媒介在進行溝通傳 ...
發佈時間_ 2017\01\1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01/24
花開Radio 這次邀請邵容謙透過她在紐約參與的計畫與藝術圈闖蕩的日子,來聊聊在紐約與台北她所觀察到的現象。在藝術圈工作了快要七年的邵容謙,同時也參與了許多與文化相關的計畫,特別是目前正在進行中的《我的男孩團體IMMABB》讓她對文化消費這議題上有著許多見解與觀察。這次來到花開Radio 也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想想,到底這些文化消費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每日生活。邵 ...
發佈時間_ 2017\01\1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10/04
天安門六四鎮壓後的數天,六月七日凌晨,油麻地發生了一場騷亂,當時示威人士於油麻地碧街附近聚集,期後出現擾攘,有人擲物、焚燒汽車、並企圖搶略;騷亂範圍一路擴散,高峰期在街上聚集了近千人。隨後警方大舉出動,發射了四十九枚催淚彈,並拘捕十五名滋事份子。這一夜短短的騷動,導致支聯會於當天早上叫停了原為全民罷工、罷市、罷課,預計有150萬人參與的公開悼念活動,至今這些 ...
發佈時間_ 2017\01\1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9/13
莎莉理查森是以西澳柏斯為根據地的澳洲藝術家。她鑽研、發展並創作現代表演作品。過去25年,她以一個作家、導演、編劇、製作人的身分,與澳洲不同的頂尖表演藝術團體及獨立表演者合作,並且於 2001年創辦自己的公司趨勢力藝術。莎莉亦是澳洲會議戲劇獎學金、西澳文化及藝術部門頒發創意藝術獎學金獲獎者。她擔任過澳洲會議戲劇委員會成員,現為西澳表演連線主力藝術家。在跨領域中 ...
發佈時間_ 2017\01\1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9/13
可世木祐子 Yuko Kaseki 身為導演、編舞家、舞踏舞者、表演者、即興表演者,自1995年起,便已在柏林授課。她的單獨及團體演出、即興演出,遍布全球,肢體表演結合舞踏、當代舞以及服裝或物件設計、文字及音景,並且為求從形式中解放,常在表演中挑戰混合題材發展、流動肢體與意識的訓練。她對於打破界線的強烈興趣,也使得她的表演會與各種不同的殘疾藝術家合作。本次她 ...
發佈時間_ 2017\01\0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9/12
尹香老 (Hyangro Yoon) 以遍佈在網路上的客體式圖像,掌握了代表我們當代紀元和社會的方式。她的作品基於自己對媒體的大眾消費中出現的標誌和刺激的興趣,特別是從這樣的過程中出現的新定義。過去四年她從網路上搜集一系列GIF檔案,製作成一小時的電影《第一印象》。這個標題取自珍•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的原稿,而片中字幕則是她根據小說最新電影版而改編。即使劇中 ...
發佈時間_ 2017\01\0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9/12
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的影響下,我們在不同視角下的所作所為也越來越相似。因此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我們的根本。各種不同的基礎建設因應著我們的社會而產生,而這社會中也包括自然,正如同自然一直是世界的根本。但我們如何能夠理解他,並使之融入我們呢?在這時候,關鍵很可能是賦予同理心。正如同我們看見陽光灑入了海洋時,我們的感受被影響了般,我們可以也能夠對於佈滿在城市間的電線纜 ...
發佈時間_ 2017\01\0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8/21
eteam 團隊於2001年由 Franziska Lamprecht 與 Hajoe Moderegger 組成。兩人合作的方向通常在關係美學、網路、與環境藝術的交匯中,以團隊的方式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或者互聯網域間安排偶發事件,而這些作品通常以帶有催眠風格的錄像作品,廣播秀,還有最新使用的輕小說或是小說文體。這次台北國際藝術村與獨立策展人李彥儀合作,策劃駐村 ...
發佈時間_ 2017\01\0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6/14
BioFiction 影展為奧地利科學風險研究單位 Biofaction 所策畫之活動,以科幻微電影與短片的方式,探討生物科技在基因工程上的發展所造成的社會影響與批評,並呼應歐盟近年的風險管理與研究政策。主持人Markus Schmidt具有生物學、電機與環境風險評估背景,並長期與藝術與設計領域工作者進行跨科際計畫的合作。 除本影展外,Biofaction策 ...
發佈時間_ 2017\01\0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5/26
張碩尹(1982年、台北),2011年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畢,其早期以散佈於臺北四處之模板塗鴉為主要創作方式(Bbrother),在藝術碩士 (MFA in Fine Art) 畢業後,以往塗鴉的街頭性轉往機械裝置,張碩尹創造出各種機器,時而具實際功用、時而破損故障、時而爆破自毀。他的創作方式 ...
發佈時間_ 2017\01\03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