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標籤
篩選
格式
年份
主題
標籤:“在地實驗計劃論壇 ET@T Forum” 共找到 197 筆影音資料
10 20 30 per page
資料時間_ 2014/11/30
美國showtime頻道的影集《拉字至上》(The L Word),開播之後受到廣大女同志圈的迴響。從2004年到2009年,一共六季的節目在落幕後更是漣漪不斷,甚至成為全球女同志圈共通的話題。《拉字至上》創造出某種好萊塢式的女同志綺想(迷思),卻又為弱勢酷兒的困境創造另類認同窗口,在創造的同時遭逢收編,於收編之際又再造無限可能。作為電視節目,它以影像之姿侵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0/26
從賤斥蔑稱到能動符號,「酷兒」一詞經歷數波性別社會運動層層疊疊的轉質與再製,從指向單一族群的名詞走向無有特定指涉的動詞。正如巴特勒所論,作為固定名詞的「酷兒」本質上已失去其原有的革命力量;而作為不定動詞的「酷兒」或可持續牽引社會邊境怪誕族群的顛覆性抵抗力量。古早時期的酷兒表演藝術家,以肉身衝撞體制,其拼湊及諧擬等劇場技巧將既有規制粉碎,如二手產品般輸送到觀眾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9/20
台灣是為「高原型幻島」,承載深不可測又根節繁錯的(後)殖民歷史。表演藝術作為社會的鏡像,不僅反覆鑿刻歷史的痕跡,更在意識或無意識間洩露了其自身與歷史幾乎雜交般的權力關係。國慶慶典的儀式化規訓身體、野台上胡撇仔藝人的癲狂表情、政府贊助劇場樣板戲的偽京劇聲腔、及、以紅繩捆縛半裸乳房的愉虐肌肉,皆展示了表演藝術與政治機器之間絕非一言可蔽之的關係。政治機器的霸權運作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8/24
近十年來,肚皮舞風靡全球,成為表演藝術的一門顯學。在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之下,各種跨國性的大師營、舞蹈學校、舞蹈祭、嘉年華不計其數,甚至與各國政府的觀光政策與在地政策相結合,不斷衍異。直至今日,有關肚皮舞的研究,大抵專注於描述肚皮舞如何成為異國情調、殖民主義及父權體制當中的被消費物。這一類型的研究縱然對於肚皮舞建構論深具貢獻,卻同時再一次陷肚皮舞於消極的、不具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0/08
電腦除了讓傳統樂曲的創作更加簡便外,也劇烈的改變了音樂創作以及聆聽的方式。而隨著電子設備以及電腦運算快速發展下,以Laptop作為樂器而躍上舞台中央,成了現今人們所熟悉的場景。這種取代傳統樂器,微小化而能處理大量聲響的「樂器」,幾乎在手指尖的距離就能對聲音產生巨大的影響(或者不影響)。然而,這件事是否對「表演」、「聆聽觀眾」、「創作」等概念產生巨大的影響?而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8/16
可攜式電腦的發展,讓越來越多人能夠自己創造音樂。而無論是數位音頻工作站(DAW)、軟體APP、數位硬件,都擁有獨特的音頻工作流程與方式。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軟件的設計更多是具現了人們對於音樂的特定想像,並且也回頭對受眾產生極大影響。和視覺相異的是,音樂被視為時間的藝術,但樂譜空間化了這個時間流的藝術形式,而現代音樂家則是透過不同的技法去打破空間結構的形式,去突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7/20
在複製技術前,空氣震動是認識聲音的基礎。到了電子器材的發明,聲音開始以波的形式出現;到了數位時代,聲音成了數字化的二元碼。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對耳朵聆聽的想像也開始有所不同。我們開始追求過去從來沒有的美學意涵:更「自然」的聲響,更具有身體「共振」的聲響,更有「現場感」的效果等。當聲音可以被儲存、調製、改造、傳送時,聆聽感知就開啟了所有可能性的自我改造,當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6/14
有所謂藝術的聲響嗎,它存在何處,又如何區辨?從漢斯立克奠定了音樂美學的結構因素後,音樂的評論與批判總是離不開音樂內在結構的因素。但留聲機發明後,聽者無法再回避音符以外的聲響,因為技術媒介已不可避免包涵了音樂以及以外的聲響。無論班雅明、阿多諾等哲學家、社會學家,賦予了聲音在媒介時代新的意義。而數位聲響的無限可能性,留給聽者的問題不再是內涵的聲音結構問題,而更多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8/30
承續上一次演講題旨,「美學判斷的社會批判:什麼是誰的藝術」將繼續深入探討藝術的正當性的問題:事物是透過怎麼樣的機制,才能成為藝術?如果創作停留在個人的層次,那麼就沒有正當性的問題,既然不為人知,也就無所位藝術與否的問題。但如果創作要被別人看到、被認可、被欣賞,被承認為藝術,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機制呢?這些使藝術得以可能的過程,是一般性的、無目的性的,還是經過計算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8/02
從台灣的攝影史來看,過去所謂「好的攝影藝術」過去一直很難擺脫政治當權意識形態的糾纏,即便在解嚴之後,攝影藝術百花齊放而逐漸獲得了自主性。某種程度上,攝影仍然受到了某種更隱晦的貶抑;「攝影藝術是次等的藝術」這種想法在藝術圈仍然隱隱作祟。本次的演講將探討:政治和政策如何影響、如何建構一門藝術的正當性和作品的內容。 藝術史上,「什麼是不是藝術?」一直是個充滿煙硝味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