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標籤
篩選
格式
年份
主題
標籤:“在地實驗計劃論壇 ET@T Forum” 共找到 197 筆影音資料
10 20 30 per page
資料時間_ 2018/10/22
50-60年代是世界電影美學思潮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歐陸電影正要開啟新浪潮,攝影機將會離開大型片場。但這場美學風暴基本上與新中國電影沒有發生多大的關係,此時的新中國,並不是毫無保留的接納蘇聯電影美學的觀念,也不可能向佔據世界主流市場的好萊塢學習,而是專注於建立自己的民族美學。雖然,新中國電影看似否認了好萊塢戲劇的美學,但拋開政治分歧,兩者在美學實質上有著很大 ...
發佈時間_ 2020\03\25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10/05
藝文補助逐年調增,藝術節、交流平台也愈漸蓬勃,作為無語言障礙的舞蹈創作,看似前景看好,也一向較受國際青睞。但落實於實際生存面,舞蹈卻不是個好行業。舞者薪資不足、職業舞團稀有、補助依賴度高、社會募款反應寂寥,以致舞團暫停或解散時有所聞。 舞蹈有其感性本質,作為藝術表現形式,抽象性與曖昧性正是特色,卻是否因此阻礙了與現實社會(需求)連結?如果舞蹈生產不是(我們台 ...
發佈時間_ 2019\08\1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9/14
建築學者凌天將從不同的媒介角度出發,比較各個時代的藝術家或建築師等等的創作者,是如何依據技術條件來設計並建構出空間及其形構出的場景,並討論這些空間與場景又是如何反身影響我們的空間感知與空間觀。 「空間」,作為一個人類創造活動中的重要元素,其意義並不只是作為一種造形設計上的「量體」或「形體」,它還隱含了創作者加諸於其上的另一層資訊與意義,甚至透露出影響視覺技術 ...
發佈時間_ 2019\08\1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9/10
在中國電影歷史上,20世紀的中國曾經是發生過三次重大的歷史變革,而這三次的歷史變革,都直直指向政治。這三次變革,分別是40年代末期新舊政權的交替,再次是60年代中期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最後是80年代的改革開放。 這三次會社政治變革中,40年代末期的初次變革對電影的改變是根本性的。簡而言之,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完全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期。無論從電影體制的管理 ...
發佈時間_ 2019\08\1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7/01
東南亞,對台灣是一個又遠,又近的存在。提到東南亞舞蹈,台灣人多半想到觀光景點的表演:金面具、長指甲、宮廷舞,沒了。 江湖上有「草莽芭蕾」稱號的陳武康,兩年前開始了一段與東南亞的緣分。他對於東南亞舞蹈的認識,從何開始,往何處去?東南亞的經歷,可影響了他在藝術之路的自我認同?台灣該如何開始認識東南亞舞蹈? 草莽芭蕾陳武康配上江湖首發問題王魏琬容,你絕對會聽到一些 ...
發佈時間_ 2019\08\1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7/07
九〇年代(小)電影系列座談的第二場,以何平導演的《十八》(1993)作為核心──這是一部取鏡於台灣北海岸的、關於「海濱廢人」的、怪力亂神的、充斥著性與暴力的電影。 於是,首先,我們將從童偉格書寫故鄉北海岸的小說出發,回溯台灣文學裡的「浪人/廢人」系譜:「七等生─(施明正)─舞鶴─(駱以軍)─童偉格」,藉此探問九〇年代的「浪人/廢人」(以及「頹廢的獨派」) 在 ...
發佈時間_ 2019\08\1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6/23
以王獻篪《阿爸的情人》(1995) 作為重探「九〇年代台灣(小)電影」的開始。 此次座談聚焦於「多語性」:從八〇年代台灣新電影作為(帶有抗爭性的)「寫實」的多語,到九〇年代新新人類電影裡作為 (影音產製與消費)「技術」的多語,從「發聲」到「嗆聲」、從「母語」到「學舌」、從「認同政治」到「表演政治」。 同時,「多語」也意指九〇年代隨「媒體爆炸」而來的影音流通的 ...
發佈時間_ 2019\08\1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6/17
➤ 藝術 BUS 來甩尾:空投台灣 這是一個有關熱度的計畫。透過非常遊戲性的手法,在一面挑高的牆面上投影出台灣地圖,然後投擲飛鏢來決定自己創作地點,緊接著在不算長的時間之內,試著與上述這些地方再次跟自己進行創作上的對話。 遊戲兼具了限制性與偶然性,在各方面有限的條件下,這個計畫有其明顯的侷限,也有人認為更像一場遊記。正是因為短而即興,它不會是什麼大型的計劃, ...
發佈時間_ 2019\08\1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6/16
➤ 藝術 BUS 來甩尾:空投台灣 這是一個有關熱度的計畫。透過非常遊戲性的手法,在一面挑高的牆面上投影出台灣地圖,然後投擲飛鏢來決定自己創作地點,緊接著在不算長的時間之內,試著與上述這些地方再次跟自己進行創作上的對話。 遊戲兼具了限制性與偶然性,在各方面有限的條件下,這個計畫有其明顯的侷限,也有人認為更像一場遊記。正是因為短而即興,它不會是什麼大型的計劃, ...
發佈時間_ 2019\08\1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06/07
當代數位科技的發展可說是形塑出了人類大不同於以往數千年的生活模式與(創作)想像空間,因而讓「表演」領域的作品也逐步走出新的創作觀念,前幾年連續舉辦的、目的在於扶植實驗性跨域創作的「數位藝術表演獎」、甫於5月中結束、演出多個國內外表演的臺中歌劇院「2018 TIFA 臺灣國際藝術節」,美術館或畫廊等等也展開一些參與式的表演計畫,皆可看出此股方興未艾的跨域熱。而 ...
發佈時間_ 2019\08\08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