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專書]《台北小劇場:嚇嚇叫劇場》
[專書]《台北小劇場:嚇嚇叫劇場》
資料時間_ 1996/05

成立於1995年9月的「嚇嚇叫劇場」,是由國立政治大學劉松燦、王令琪和一群非科班的年輕學生所組成。認為欣賞戲劇是一種娛樂,一種簡單的享受,提供完全輕鬆的觀看經驗是嚇嚇叫劇場的首要目標,同時也希冀其學生作戲的身分能吸引到相同年齡層的觀眾,建構原本新一代欣賞戲劇能力的斷層。而嚇嚇叫劇場其中一部正式對外發表的作品《黑狗 VS. 白馬》便是趣味地描述女子在面對愛情時的徬徨,其探討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互動式實驗手法更是貫穿於劇中,期望突破演出者與觀眾的距離,此作也展現出小劇場的獨特魅力。於1996年2月,嚇嚇叫劇場更是應邀於台灣渥克咖啡劇場發表《台北友情白皮書》;同年1996年3月的喜劇《蒜之狂想》則開始在作品中加入記錄社會的變遷,以蒜價狂飆引出社會亂象,從小人物的生活描繪大環境失落,希望伴隨鍛鍊而越來越成熟的劇場語言,也能成為年輕一代在失望與無奈裡的發洩力量。
引自:劉松燦,〈迷亂的年代,清新的期盼「嚇嚇叫劇場」〉,《台北小劇場 ── 一群年輕劇場工作者的文化紀錄》, 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96/05。

發佈時間_ 2016\12\09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劉松燦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1927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6/05
這是一份一群年輕劇場工作者的文化紀錄,一共十二個大台北地區的小劇場團體各自提供了他們的發展故事,讓我們看見小劇場在八零年代奮力將人民的文化力量,展現在政治和社會運動中;也看到了九零年代劇場工作者大膽剖析個人私密。相對於西方劇場的經典歷史,台北小劇場還年輕,透過不斷實驗與批判瓦解了傳統劇場美學,一種在地的新劇場文化正在重塑。小劇場的生存發展常常因為場地限 ...
發佈時間_ 2016\12\09
1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6/05
「河左岸劇團」創立於1985年6月,創團成員均為以學生社團之詩社、文社名目歷經數年人文藝術思潮琢磨訓練的淡江大學學生,並同時深受社團指導者李元貞、施淑兩位女士的啟迪和影響。被視為1990年代臺灣劇場新潮第二波中堅團體的河左岸,其內斂的劇場美學、強烈文學性的語言風格,由於身處其他眾多激進於社會參與,或前衛於顛覆美學的另類劇團中,讓創作成員敏感的思維和著重 ...
發佈時間_ 2016\12\0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6/05
「人形藝術工作室」其實並不是一個劇團,而是一個人體模特兒們自助成立的團體,於1994年6月時由戴月(戴月芳)、張令嫻、黃婉儀,三位分別是資深小劇場演員、前蘭陵劇坊、高中老師的女人們共同成立這個在功能上具有結合工會、補習班、成長團體、仲介公司的組織。只是因為發起人戴月及多位成員小劇團(多數來自「河左岸劇團」,以及「臨界點劇象錄」的詹慧玲)的背景,很常做小 ...
發佈時間_ 2016\12\09
1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