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ET@T Forum] 劉韋君「基因工程與藝術」
影片長度
01:50:09
時間標籤
[ET@T Forum] 劉韋君「基因工程與藝術」
資料時間_ 2015/03/01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ET@T

“Science works! Bitch.”(科學是真的有用啦,不要機機歪歪咧!),是科學家在面對質疑時心中最常出現的O.S。人們都理解,科學是個不斷在進步中推翻自己的系統,基於某種客觀時跟耗時過程,科學家透過各種不同變因的方法去實驗材料與人無法完全決定的可能結果。今日,科學方法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新材料,儘管在文藝復興時代科學與藝術被認為是不分家的,然而,經過幾百年藝術系統的自成與發展,美學所論證的「美」歷經思潮與系統的挑戰與轉變,現今人們其實已經無法單純將「最前衛的藝術就是科學,最前衛的科學便是藝術」作為支持藝術與科學、科技創作上的唯一立足點,即使科學家與藝術家某部分都致力於解決「哲學問題」,不同的是,科學家並不是為了生產「美」,才去解決與提出問題。在這系列講座中,邀請來自各個領域的科學專業工作者,包含天文學家、太空政策專家、半導體與奈米材料研究學者、光電、聲學研究工作者,性別學者與從事藝術與科技、科學的藝術家來檢視、討論目前當代新興媒介藝術的方法技術與案例。究竟,身處平流層的氣球是否能夠取代衛星?又或者藝術家自製的裝置是否真能在太空中收集星塵?奈米科技與能源收集、聲音科學在藝術領域的應用與擴張又該如何可能?最終回到社會科學的層面,當今的性別意識如何在整個藝術與科技、科學的場域中被解讀?

延伸閱讀:
1. 劉韋君「基因工程與藝術」,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5/03/01
2. 王咏琳「Science works! Bitch.」系列(2015/01/03-2015/04/19)

發佈時間_ 2017\01\24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劉韋君、論壇公開播映資料之著作人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166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6/06/10
紀柏豪大學時就讀台大經濟系,就學期因參與獨立樂團而接觸錄音、編曲與合成器。在退伍後與朋友籌組了Hello Nico樂團持續演出、發行作品,直到去年才因決定發展個人創作而退出。留學期間,選讀了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versity of London)音樂學院就讀Studio ...
發佈時間_ 2017\01\1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9/14
除了以美術史研究最常仰賴的題材、主題與年代來策畫特展之外,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美術館試以打破線性歷史邏輯、突破題材分類的視角,來策畫特展。無論是國家藝廊在美術史特展中安插當代藝術作品,例如2012年的「變形:提香」(Metamorphosis: Titian)特展,或是維多利亞與亞伯特美術館以搖滾 ...
發佈時間_ 2016\12\2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04/29
「生產(中)的藝術2:姚立群+區秀詒」啟發自熟悉的馬來西亞觀光局推廣的官方口號:「Malaysia Truly Asia」(馬來西亞,真正亞洲),這裡所謂的「真正亞洲」是指什麼?2016年四月數位荒原推出豪華跨國組合:牯嶺街小劇場的姚立群館長與馬來西亞藝術家區秀詒。兩人將以接力/問答/脫口秀/照片簡報方式,以真實的吉隆坡「百代照相館」為中心,沿途探勘是 ...
發佈時間_ 2017\02\21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