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專訪網路藝術家鄭淑麗
影片長度
00:10:17
時間標籤
鄭淑麗談網路藝術計劃《BRANDON》
在地實驗 黃文浩
專訪網路藝術家鄭淑麗
資料時間_ 1999/02/12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鄭淑麗 Shu Lea Cheang,台大歷史系畢業,網路藝術家暨媒體影像工作者。最近一項網路作品,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GUGGENHEIM博物館進行的計畫《BRANDON》。這個計畫維持一年,從1998年六月到1999年五月,由鄭淑麗擔任總監,結合世界各地的優秀創作者一同參與,盛況非凡。

鄭淑麗談到計劃名稱《BRANDON》的由來,是因為1993發生的一個真實事件: Brandon Teena,一個跨性別的生理女性遭人殺害。這起駭人聽聞的新聞事件,不僅牽涉了性別議題,還包含了許多歧視和差異的爭議。鄭淑麗藉此討論的也不只是變性人的問題,「人在不被接受的時候,所處的困難及如何克服,是想提出的中心概念。」 《BRANDON》的網站以「roadtrip episode」作為敘事主軸,「在公路上,只要移動滑鼠,就會發現需多包含超連結的圖案,通往不同的影像、文字作品,還有可以互動的聊天室。」此外,還有「panopticon cell」,部分藝術家的文字影像動畫作品「駐監」在其中,等待觀者來「面會」。

身為一個網路藝術家,鄭淑麗既有美學的要求,同時也多了社會議題的接觸。黃文浩也提出了淑麗最與眾不同的一點:其他作者是作品在網路流竄,而其人有一固定所在;淑麗則是她人也不斷的流動,世界各國,來去自如。鄭淑麗強調,網路藝術適用「網路語言」所構成。雖然並不是所有作品中的程式都她自己寫的,但是她知道如何應用,也就能夠跟不同的程式設計師溝通合作出新鮮的作品來。

五月計畫即將進入尾聲,屆時淑麗想用一個「虛擬法庭」來結束它。「我想到時候在網路上開個公聽會,公眾法庭來審查事件。」《BRANDON》所要表現的不只是網路虛擬藝術空間的開展,還有關於種族性別各項議題創新關注的角度。她表示:「網路藝術創作,要用網路的語言來進行。因為我能應用,所以每次和不同的程式設計師合作,才能一起設計出新的不同的創作來。」

引自:黃思嘉,〈網路藝術─改變身體架構 創造無限可能。專訪國際網路藝術家鄭淑麗Shu Lea Cheang〉,《在地實驗網路電視台》,1999/02/12。

 

延伸閱讀:

1. 徐文瑞專訪網路運動家Geert Lovink(1999)。
2. 鄭慧華,〈遷移於真實與虛擬空間中的數位創作者——鄭淑麗〉,「相關專文」《伊通公園》,1999/02/12。
3.李順興,〈都是性別惹的禍〉,《中國時報開卷版網路閱讀區》。
4.《roadtrip episode》。

發佈時間_ 2017\09\0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鄭淑麗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765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4/08/15
  非常感謝大家對於四月{HAGAI花開} 創刊號所給予的正面回應和喜愛!花開02革新號筆者 Che Wei Liu劉哲瑋,本身作為斯洛維尼亞馬克思學家與文化批判家齊澤克(Slavoj Zizek)的讀者,於「你可能會有興趣的革命字眼」ㄧ文中摘選了六個字詞,將在座談會現場提供更多相關延伸討論。更是希望大家帶著熱騰騰出爐的花開02 ...
發佈時間_ 2017\01\03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0/08
電腦除了讓傳統樂曲的創作更加簡便外,也劇烈的改變了音樂創作以及聆聽的方式。而隨著電子設備以及電腦運算快速發展下,以Laptop作為樂器而躍上舞台中央,成了現今人們所熟悉的場景。這種取代傳統樂器,微小化而能處理大量聲響的「樂器」,幾乎在手指尖的距離就能對聲音產生巨大的影響(或者不影響)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1/09/21
...
發佈時間_ 2017\09\06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