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ET@T Forum] 史旻玠「拆解音符:聲響在藝術領域中發生什麼改變?」
影片長度
01:56:13
時間標籤
[ET@T Forum] 史旻玠「拆解音符:聲響在藝術領域中發生什麼改變?」
資料時間_ 2014/06/14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ET@T

有所謂藝術的聲響嗎,它存在何處,又如何區辨?從漢斯立克奠定了音樂美學的結構因素後,音樂的評論與批判總是離不開音樂內在結構的因素。但留聲機發明後,聽者無法再回避音符以外的聲響,因為技術媒介已不可避免包涵了音樂以及以外的聲響。無論班雅明、阿多諾等哲學家、社會學家,賦予了聲音在媒介時代新的意義。而數位聲響的無限可能性,留給聽者的問題不再是內涵的聲音結構問題,而更多是如何區辨的問題,如何在聲響中區別出具有美學意涵的聲響。相對於視覺,聲音在藝術領域中被視為抽象度極高的對象。在過去它透過音符作為中介而被形塑,但複製技術的發明,動搖了音樂的藝術形式,聲響漸漸的成了被討論的主題。從類比技術到數位技術,音樂形式產生了劇烈的變化,聲音有了無限的可能。也因此,「聽」成了當今至關重要的命題,然而,聆聽者到底要如何聆聽才能察覺藝術形式,又或者這些需要察覺的聲響是如何被社會性的塑造?面對數位時代的多變聲響,我們需要重新找尋那些,對於聆聽至關重要的變革技術,不僅是因為它所帶來的新穎聲響,更是聽音模式的歷史轉折,塑造我們如何感覺聽「聲響」這件事。

延伸閱讀:
1.拆解音符:聲響在藝術領域中發生什麼改變?,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4/06/14
2.在地實驗計劃論壇「電音與科技的時代感」系列總覽(2014/06/14-2014/10/18)

發佈時間_ 2017\01\18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史旻玠、論壇公開播映資料之著作人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2116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6/06/29
在地實驗於1996-1997年間舉辦「人文論談」,期間邀請各類文化團體、藝術家主持與演出,冀望以論壇活動的方式激盪思考,讓各種聲音碰撞、摩擦,在交流的過程中尋求問題的出口,並提出未來可能的議題。這支影片是1996年史辰蘭、許嘉寶、楊友仁在人文論壇的現場表演與座談。這場演出結合了人聲、電子合成樂 ...
發佈時間_ 2016\09\30
2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6/09/19
創作與我成為別人口中的她者,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異地之中,我被動主動的凝視、詮釋、書寫:在不熟悉的語言性與斷層文本錯落中找尋平衡;在含混模稜中以生活對於自己的身份撕裂再貼補,撰寫變形記。對於家的情戀話語,往往失真以扭曲的頻率流轉留聲,在物上錯莖寄生。擬物,擬人,物擬人,人擬物。物以其文本、色彩、音 ...
發佈時間_ 2017\02\0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12/01
美國政治經濟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曾撰文提到:「 二十世紀上半葉,許多展望性的恐懼都集中在扼殺個體性和隱私的大型、中心化的官僚暴政上:比如喬治·奧威爾的《 1984 》。然而,人們設想中的反烏托邦的性質在本世紀最後的幾十年開始發生變化,其中一條線索談 ...
發佈時間_ 2020\03\25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