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實驗教育紀錄片「極有可能成功」放映暨討論會
影片長度
1:09:32
時間標籤
實驗教育紀錄片「極有可能成功」放映暨討論會
資料時間_ 2018/05/31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公眾教育的目的不在於服務公眾,而在於創造公眾。」( Public education doesn’t serve a public. It creates a public.)
——Thomas Jefferson「『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僅僅是獲得什麼樣的知識」,成為學校教育的焦點與核心,這是紀錄片「極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中所展現出來的教育精神。「極有可能成功」是一部以「當代社會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為主題展開的紀錄片,簡短分析在資訊時代,電腦與電子機械能夠取代許多過去由人力負擔的工作,現在工作所需的專業是創造力與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角度切入說明了現有教育與標準化測驗的問題與不足,同時拍攝了美國特許學校「High Tech High」的實驗教育內容與成果。High Tech High是以「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為學習方法的學校,提供學習者高複雜且真實性的專題計畫,讓學生藉此找出主題、設計題目、規劃行動方案、收集資料 、建立決策行動、解決問題,並公開展現作品 。 其最重要的教育精神在於「以學生為中心」、「整合性知識的學習場景」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紀錄片實地拍攝了一個學期間,學生們在學校中的學習場景,透過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如何發展他們對世界的看法與認識、在專題學習合作過程,以及經過一個學期學生的成長與蛻變。而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與激勵人心的部分也在於此:讓觀眾看見當學校教育提供了讓學生擁有多元和適當的自我期許,並允許他們順從自己的興趣與創意學習、合作時,學生將能夠展現出令人欽佩的創造力與自主能力。台灣教育改革的推動已超過三十年,「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也被廣泛地提出與肯定,但它的內涵以及在教育現場實踐起來究竟是什麼樣子?美國實驗教育紀錄片 「極有可能成功」,是對這個問題的回應,通過這部影片,將有更具體的想像與更深刻的思考。歡迎大家到現場觀看影片,一起討論、分享想法!

「極有可能成功」導演介紹:
格雷葛‧惠特利(Greg Whiteley),為紀錄片紐約娃娃(New York Doll)、解決(Resolved)、看見羅姆尼(Mitt)、最後機會大學(Last Chance U)等片的導演。

延伸閱讀:
1.「極影可能成功影片」預告
2.「實驗教育紀錄片「極有可能成功」放映暨討論會」,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8/05/31

發佈時間_ 2019\08\08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王冠婷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6929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6/03/21
林子桓做錄像跟裝置,打工為生。媒材不打算拘但現在只有錄像跟裝置。處理議題關於藝術是什麼,藝術的角色,藝術的方式。處理本質與尋找狀態呈現兩件事的韻。旅居紐約,明年北美館舉辦個展尋找欲望的各種狀態;陳以軒大部分時間都在拍照,有時候也拍紀錄片。媒材形式橫跨平面攝影、創作書、錄像、影像裝置、以及行為演出。 ...
發佈時間_ 2017\01\11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7/25
在觀展群眾或一些藝術單位的眼中,「佈展技術」似乎只有「架投影機、喇叭」與「木工」的功能,而技術佈展既然套上了「技術」兩個字,卻好像應該要懂一些別人比較無法理解的技能?那到底需要些什麼技能呢?嘴砲?似懂非懂反正能說服別人接受就好的高超社交能力?還是只要半瓶水響叮噹的不懂也要裝懂,反正一 ...
發佈時間_ 2017\01\24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2/20
從博覽會開始,展覽就為政治服務,不論是宣揚國威或是國際「文化」競賽,此模式經常性地被使用。1945年後,國民政府承接了日本人以展覽「開化」台灣人的手法,在面對這一群「中皮日骨」的台灣人,也成立博物館,將推廣中華文化專責化;但這群被改造者,是否如同當權者所願,成為中華文化養成下堂堂正正 ...
發佈時間_ 2017\01\20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