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文稿] 吳瑪悧:少養蚊子,多養一些藝術家
[文稿] 吳瑪悧:少養蚊子,多養一些藝術家
資料時間_ (不明)

一個缺乏藝術的城市,是個缺乏希望的城市。一到柏林,大家也會好奇地想去克羅茲堡區(Kreuzberg)探探究竟,這個前衛與次文化的大本營,有五百個以上不同的文化團體,包括藝術家工作室、展演空間、電影院、舞蹈工坊、樂團、報社、出版社、廣播電臺等,而且完全靠公共資源補助維持。這些區域像城市的實驗室,在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都成為該城最活潑、最具創造力,也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即使北京,我們也知道有東村。台北呢?台北讓人想不起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美術館保守、官僚,畫廊以商業為依歸,三兩個另類展覽空間形不了大氣候,很難吸引更多人參與。即使藝術領域間,除了少數個人有限的接觸外,也故步自封,老死不相往來;美術界去看舞蹈、音樂演出的很少,電影、文學界知道美術創作者在做什麼的也不多。然而大家其實對藝術充滿了好奇,只是缺乏可以一親芳澤,了解生產過程、和藝術家談天說地的媒介場所。華山酒廠可以彌補上面諸種缺憾。酒廠面積大,可以容納許多不同藝術領域的人,又位於市中心,交通方便,容易讓民眾接近,假以時日,更有潛力可以發展為藝術中心。

節錄自:吳瑪悧,〈少養蚊子,多養一些藝術家〉。

發佈時間_ 2017\12\19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吳瑪悧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4397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00/08/18
...
發佈時間_ 2017\09\0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7/9/1
五十餘名國內藝文界人士,昨日戴著尖錐小丑帽、化妝面具,揮舞著標語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將台北市華山規劃為藝文特區。發起人湯皇珍表示,華山特區優質展演空間的釋出,給予全民未來文化版圖再織造的新契機,是跨世紀的邁步。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新黨立委朱惠良下午也到特區關切,朱惠良在華山特區與遊行隊伍會面時表示, ...
發佈時間_ 2017\12\19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1/12/16
【故事大綱】序章:有一隻蟬在黑洞裡叫著,有時候耳朵邊突然聽到一陣蟬叫的聲音,我知道它又出現了! 第一幕:因為我們在一片黑暗中,記憶也好像成為一片漆黑! 第二幕:父親所思念的那個殖民年代,卻是我完全陌生的一段歷史,既沒有熟悉感,也不覺得應該嫌惡什麼? 第三幕:有沒有看到我們老婆阿紅?她小小的個子,喜歡穿紅色衣服… 。(摘自: ...
發佈時間_ 2017\12\18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