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回顧文革:「二十七」年電影美學初探
影片長度
時間標籤
回顧文革:「二十七」年電影美學初探
資料時間_ 2018/10/22
資料地點_ 在地實驗

50-60年代是世界電影美學思潮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歐陸電影正要開啟新浪潮,攝影機將會離開大型片場。但這場美學風暴基本上與新中國電影沒有發生多大的關係,此時的新中國,並不是毫無保留的接納蘇聯電影美學的觀念,也不可能向佔據世界主流市場的好萊塢學習,而是專注於建立自己的民族美學。雖然,新中國電影看似否認了好萊塢戲劇的美學,但拋開政治分歧,兩者在美學實質上有著很大的共通性:電影語言都側重於單向輸出,透過螢幕夢幻宣傳各自的價值。

1956年5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正式宣布實行“雙百”方針,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將“百家爭鳴”作為發展科學文化的方針政策。在“雙百”政策下,電影工作者嘗試將傳統藝術精神和藝術表現融入電影敘事。《早春二月》《林家鋪子》《枯木逢春》等影片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

1965年下半年,在急鑼密鼓的十年浩劫的序幕之中,《烈火中永生》問世了,一部將藝術主題和時代政治主題,緊密結合的完美的視聽“教案”如期而至,為“三突出”電影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電影語言。而這個體系中最具代表的,即是革命京劇樣板戲影片,在以極左思潮為指導的方針下,將電影敘事模式化推向極致。

延伸閱讀:
1.「回顧文革:「二十七」年電影美學初探」,在地實驗計劃論壇,2018/10/22
2.「文化大革命之後的中國影像」系列(2018/05/14~2019/04/08)

發佈時間_ 2020\03\25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葉菁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6981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8/06/17
➤ 藝術 BUS 來甩尾:空投台灣 這是一個有關熱度的計畫。透過非常遊戲性的手法,在一 ...
發佈時間_ 2019\08\12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11/23
許哲瑜的創作多是從現實的材料取材,可能是新聞、歷史,或是個人的記憶,並以一對虛構的男女主角,以動畫或繪畫的方式示意、演出這些不同的事件。在這次的分享中,許哲瑜會簡單的介紹他的創作脈絡,並從創作者的角度,聊聊創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原先不屬於作品的理念,而為純粹意外、巧合的事件。然而 ...
發佈時間_ 2017\02\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8/11/27
第二屆水田部落行為藝術節「當代表演的原民性」開放講座 ▽場次一「剝奪、重生、路徑:瓦旦塢瑪的行為藝術」 時間:11/27 Tue. 19:30 主講:瓦旦塢瑪 主持及與談:許瀞月 ▽場次二「腳譜,身體實踐與文 ...
發佈時間_ 2020\03\25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