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截圖] 劉守曜《愛比死更冷》
[截圖] 劉守曜《愛比死更冷》
資料時間_ 1997/09/19

劉守曜自1987年加入劇場活動,1993年發表個人自編、自導與演出《觀自在》,之後前往美國紐約與英國的拉邦中心進修兩年,嘗試發展身體與表演的辯證思維。1995年返台後,曾參加密獵者劇團、臨界點劇團多齣戲劇演出。1997年創立光之片刻表演會社。《愛比死更冷》戲名源自德國新電影導演法斯達的作品,劇中人物則取材自小說家白先勇作品中的典型角色,再由演員自身發展出對白與人物骨肉。本劇由劉守曜擔任導演,何佳霖、林維、張令嫻、馮國珍、羅曲妃等十位演員演出,營造描寫愛情的殘酷面。

編註:本作品原為影片,因版權因素,僅以影片截圖呈現。

引自:
1.〈光之片刻表演會社劇團《鏡修羅》〉,《PAR表演藝術》49期,1996/12。
2. 郭士榛,〈睽違十五年 劉守曜獨舞自我告白〉,《人間福報》,2014/09/01。
3. 〈愛比死更冷〉,《臺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2005/07/20。
4. 江世芳,〈光之片刻表演會社推出新作──「愛比死更冷」向白先勇借角色〉,《中國時報》23版,1997/09/18。
延伸閱讀:
1.[剪報]民生劇評:李立亨談《愛比死更冷》,《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8/16
2.[剪報]《愛比死更冷》把小劇場弄得很熱 Part 1,《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8/16
3.[剪報]《愛比死更冷》把小劇場弄得很熱 Part 2,《在地實驗影音資料庫 ET@T Archive》,2016/08/16

發佈時間_ 2016\09\21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劉守曜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在地實驗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1294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1997/09/18
繼《鏡修羅》之後,光之片刻表演會社的新作《愛比死更冷》角色靈感取材自作家白先勇筆下的人物,但這些各個作品的典型角色皆會重新發展出屬於當代的對應文本。而導演劉守曜更表示為了表現出現代人的偷窺慾,特別請香港沙磚上劇團舞台設計黃志輝將舞台設計成觀眾有時得側身或偏頭才能看見演員的表演。(節錄自:游輝弘,1997/09/18。劉守曜新戲《愛比死更冷》不要觀眾對照 ...
發佈時間_ 2016\08\1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7/09/18
國家知名品牌 Jean-Paul Gaultier、山本耀司、三宅一生的服裝發表會皆多次採取戲劇化的手法呈現,而賣座電影如盧貝松的《第五元素》、卡侯與居內的《驚異狂想曲》也都在在帶出服裝設計與戲劇演出的密切關係。因為搶眼的造型能協助塑造角色並說明性格,而光之片刻表演會社的《愛比死更冷》便是希望能藉由服裝造型呈現出戲名副標「九種盛裝的白先勇式耽溺」中,導 ...
發佈時間_ 2016\08\16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1997/09/18
《愛比死更冷》戲名來自已故德國新電影導演法斯賓達的同名電影,戲中人物則取材自小說家白先勇作品中幾個經典角色,但人物骨肉和對白以及如何詮釋則完全交給演員揉合本身經驗發展,某種程度上甚至類似即興表演。劇中有痛苦的異性戀,也有痛苦的同性戀,彩排裡演員們嘶力竭地哭喊在地上打滾,各種多變面貌和舞蹈肢體形成一種奇特的觀感。(節錄自:江世芳,1997/09/18。光 ...
發佈時間_ 2016\08\16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