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伸展式劇場(trust-stage theatres)
【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伸展式劇場(trust-stage theatres)
資料時間_ 2010

也稱三面式舞台或馬蹄形舞台。三面圍繞觀眾。布景設計與演員走位調度方面需特別注意。布景設計無法像鏡框式舞台運用布景或道具更換來指涉故事發生的地點,所以劇本地點的指涉經常運用舞台上的道具與演員的表現來表達。常藉由燈光來烘托戲劇氛圍,演員常會在觀眾區進行互動,以產生整個劇場空間的動能。

摘自:容淑華。2010。《空間的表演》。台北:黑眼睛文化。頁30-32。

圖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Wharton Center的Pasant Theatre。除了有伸展式、馬蹄形的舞台,在舞台概念上亦是三面式舞台。

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Pasant_Theatre_from_seats.JPG

與「伸展式劇場」共享概念的「三面式舞台」或「馬蹄形舞台」,請參考本站:

  1. 【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三面式舞台(trust-stage theatres)
  2. 【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馬蹄形舞台(trust-stage theatres)

「鏡框式劇場」或「第四面牆」相關的舞台概念,請參考本站:

  1. 【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第四面牆(鍾明德)
  2. 【表演與身體-關鍵概念】鏡框式劇場(proscenium-stage theatres, picture-frame theatres)

 

關鍵字:三面、三面式舞台、互動、動能、地點、布景、戲劇氛圍、燈光、道具、馬蹄形舞台

發佈時間_ 2020\05\07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Wikipedia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Wikipedia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8215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01
評論展演:《戀馬狂》 創作者:楊世彭 合作團隊:表演工作坊 年代:1994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0
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產生要求舞台上的演出必須重現現實人生,要求演出寫實逼真,是故,三面牆式的布景逐漸取代透視布景。「第四面牆」理論假設在舞台鏡框前有一道隱形的牆,把演員與觀眾分開,此牆對觀眾而言是透明的,但對演員來說則是不透明的,致使舞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觀眾席的現實存有一段相當距離。 摘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0
評論展演:《等待狗頭》 創作者:賴聲川 合作團隊:表演工作坊 年代:2001 演出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從舞台延伸搭起一條大路穿過觀眾席,打破舞台鏡框的限制。 摘自: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