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呂健忠論《補天》,〈在後殖民情境中找尋台灣的座標:《一官風波》觀後感〉
【表演與身體-表演藝術文獻】呂健忠論《補天》,〈在後殖民情境中找尋台灣的座標:《一官風波》觀後感〉
資料時間_ 2001

評論展演:《補天:麵包傀儡劇場在台灣》

創作者:Peter Schumann

合作團隊:425環境劇場

年代:1994

演出地點:松山慈惠堂、台大體育館、高雄文化中心、台南城鹿耳門聖母廟、新竹文化中心等。

【舞台】河神搬家時,全體觀眾受邀「搭船」 出航,順勢轉移第二表演場,創意與效果十足。

摘自:呂健忠。〈在後殖民情境中找尋台灣的座標:《一官風波》觀後感〉。《PAR表演藝術》 103 期。2001年7月號。頁75。

由鍾明德主導的「425環境劇場」,引領「補天計劃」劇場藝術研習營成員製作出多具大型傀儡,結合社會議題,帶動民眾一起參與。計劃巡演至台北松山慈惠堂、台大體育館、高雄文化中心、台南城鹿耳門聖母廟、新竹文化中心等地演出。

圖為演出劇照,攝影師劉振祥授權提供。

延伸閱讀:

  1. 文化部 – 臺灣大百科全書:425環境劇場
  2. 李皇良。〈一顆亟待深耕的種子 關於「四二五」與《補天》〉。《PAR表演藝術》18 期。1994年04月號。
  3. 蘇桂枝。〈《補天》與社區劇團的發展〉。《PAR表演藝術》18 期。1994年04月號。
  4. 黃美序。〈「補天」計劃補了什麼?〉《PAR表演藝術》18 期。1994年04月號。
  5. 《補天:麵包傀儡劇場在台灣》資料照選集

 

關鍵字:創意、搭船、河神、觀眾

發佈時間_ 2020\05\07
版權資訊
原件著作財產權人: 呂健忠
數位檔案著作財產權人: 《PAR表演藝術》,(劉振祥 攝)
直接連結: https://archive.etat.com/?p=8332
發表迴響

請先登入社群網站,或是填寫兩個必填欄位「姓名」與「電子郵件」後再送出留言,您所輸入的資訊僅供本網站使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延伸閱讀
資料時間_ 2010
兩面舞台式的小型劇場,表演舞台橫跨在觀眾席中間,觀眾分別坐於兩側。此種舞台讓故事與人物角色更聚焦於內在的情緒,也比其他形式的舞台更能表顯敵對雙方的衝突。 摘自:容淑華。2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0
也稱三面式舞台或馬蹄形舞台。三面圍繞觀眾。布景設計與演員走位調度方面需特別注意。布景設計無法像鏡框式舞台運用布景或道具更換來指涉故事發生的地點,所以劇本地點的指涉經常運用舞台上的道具與演員的表現來表達。常藉由燈光來烘托戲劇氛圍,演員常會在觀眾區進行互動,以產生整個劇場空間的動能。 摘自: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01
評論展演:《戀馬狂》 創作者:楊世彭 合作團隊:表演工作坊 年代:1994 ...
發佈時間_ 2020\05\07
0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