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庫
BROWSE BY:
標籤
篩選
格式
年份
主題
標籤:“數位科技 Digital Technology” 共找到 73 筆影音資料
10 20 30 per page
資料時間_ 2015/03/20
“Science works! Bitch.”(科學是真的有用啦,不要機機歪歪咧!),是科學家在面對質疑時心中最常出現的O.S。人們都理解,科學是個不斷在進步中推翻自己的系統,基於某種客觀時跟耗時過程,科學家透過各種不同變因的方法去實驗材料與人無法完全決定的可能結果。今日,科學方法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新材料,儘管在文藝復興時代科學與藝術被認為是不分家的,然而, ...
發佈時間_ 2017\01\24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3/08
“Science works! Bitch.”(科學是真的有用啦,不要機機歪歪咧!),是科學家在面對質疑時心中最常出現的O.S。人們都理解,科學是個不斷在進步中推翻自己的系統,基於某種客觀時跟耗時過程,科學家透過各種不同變因的方法去實驗材料與人無法完全決定的可能結果。今日,科學方法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新材料,儘管在文藝復興時代科學與藝術被認為是不分家的,然而, ...
發佈時間_ 2017\01\24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3/01
“Science works! Bitch.”(科學是真的有用啦,不要機機歪歪咧!),是科學家在面對質疑時心中最常出現的O.S。人們都理解,科學是個不斷在進步中推翻自己的系統,基於某種客觀時跟耗時過程,科學家透過各種不同變因的方法去實驗材料與人無法完全決定的可能結果。今日,科學方法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新材料,儘管在文藝復興時代科學與藝術被認為是不分家的,然而, ...
發佈時間_ 2017\01\24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5/01/03
“Science works! Bitch.”(科學是真的有用啦,不要機機歪歪咧!),是科學家在面對質疑時心中最常出現的O.S。人們都理解,科學是個不斷在進步中推翻自己的系統,基於某種客觀時跟耗時過程,科學家透過各種不同變因的方法去實驗材料與人無法完全決定的可能結果。今日,科學方法成為當代藝術領域的新材料,儘管在文藝復興時代科學與藝術被認為是不分家的,然而, ...
發佈時間_ 2017\01\20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0/08
電腦除了讓傳統樂曲的創作更加簡便外,也劇烈的改變了音樂創作以及聆聽的方式。而隨著電子設備以及電腦運算快速發展下,以Laptop作為樂器而躍上舞台中央,成了現今人們所熟悉的場景。這種取代傳統樂器,微小化而能處理大量聲響的「樂器」,幾乎在手指尖的距離就能對聲音產生巨大的影響(或者不影響)。然而,這件事是否對「表演」、「聆聽觀眾」、「創作」等概念產生巨大的影響?而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8/16
可攜式電腦的發展,讓越來越多人能夠自己創造音樂。而無論是數位音頻工作站(DAW)、軟體APP、數位硬件,都擁有獨特的音頻工作流程與方式。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軟件的設計更多是具現了人們對於音樂的特定想像,並且也回頭對受眾產生極大影響。和視覺相異的是,音樂被視為時間的藝術,但樂譜空間化了這個時間流的藝術形式,而現代音樂家則是透過不同的技法去打破空間結構的形式,去突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7/20
在複製技術前,空氣震動是認識聲音的基礎。到了電子器材的發明,聲音開始以波的形式出現;到了數位時代,聲音成了數字化的二元碼。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對耳朵聆聽的想像也開始有所不同。我們開始追求過去從來沒有的美學意涵:更「自然」的聲響,更具有身體「共振」的聲響,更有「現場感」的效果等。當聲音可以被儲存、調製、改造、傳送時,聆聽感知就開啟了所有可能性的自我改造,當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6/14
有所謂藝術的聲響嗎,它存在何處,又如何區辨?從漢斯立克奠定了音樂美學的結構因素後,音樂的評論與批判總是離不開音樂內在結構的因素。但留聲機發明後,聽者無法再回避音符以外的聲響,因為技術媒介已不可避免包涵了音樂以及以外的聲響。無論班雅明、阿多諾等哲學家、社會學家,賦予了聲音在媒介時代新的意義。而數位聲響的無限可能性,留給聽者的問題不再是內涵的聲音結構問題,而更多 ...
發佈時間_ 2017\01\18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12/21
這場演講從網路在美術館策展領域的發展,來探討數位時代的觀展經驗如何以打破人們對「現實」的既有概念為核心,而這愈趨多元的策展/觀展的可能性,又會如何調整了美術館與觀眾的關係,並且為我們提供理解現實與想像時間、空間與物件的新可能。討論的範例包括1. 將漫遊美術館的經驗搬上網路的計畫,例如Google Art Project和Ikono TV;2. 改變漫遊經驗的 ...
發佈時間_ 2016\12\27
0則迴響
資料時間_ 2014/09/20
除了以美術史研究最常仰賴的題材、主題與年代來策畫特展之外,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美術館試以打破線性歷史邏輯、突破題材分類的視角,來策畫特展。無論是國家藝廊在美術史特展中安插當代藝術作品,例如2012年的「變形:提香」(Metamorphosis: Titian)特展,或是維多利亞與亞伯特美術館以搖滾巨星來回溯一個時代的設計與藝術,例如2013年的「大衛鮑伊是」 ...
發佈時間_ 2016\12\27
0則迴響